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ID:31033651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_第1页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_第2页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_第3页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_第4页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的狭义范畴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广义的创新包括用已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的探索历程。因此,只要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能够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方法、新观点和新设想等皆是创新。在未来,创新是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素质,不论从培养21世纪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还是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来看,都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应用高中生物学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  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许多新成果的获取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大量的实验,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自觉的、顽强

2、的、勤奋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创新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许多高中生物学经典实验和事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志的好素材。例如,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数十年的大量的豌豆种植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实验观察-发现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获得结论),提出了两大遗传定律,为后人进行生物遗传学研究提供理论和科学方法。又如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历尽千辛万苦,经受了无数次的失败考验,和助手们花了9年时间,终于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培育出杂交水稻,为我国的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是

3、走向成功的前提条件,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地探索未知领域。5  二、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健康的人都具有一定创新的潜能,但是要把这创新潜能转化为创新能力,需要有一个激发潜能而形成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民主、和谐的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促进作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激励其大胆思考与尝试,提出自已的看法,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时,向学生提供了苹果、梨、胡萝卜等实验材料。有的学生选用胡萝卜做实验,结果观察不到砖红色沉

4、淀现象。此时,教师要给予指导与鼓励,消除学生“害怕出错”的心理。同时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不断地探索。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自觉、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创新意识比创新方法更重要,尤其是创造初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欲望,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  1.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法  生物实验方法的改进可以使一些不易操作的实验过程变的简单易行,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创新。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5实验时,如何减少色素提取液的过滤环节和避免用毛细

5、吸管画滤液细线不整齐的现象?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教师提示学生,能否将两块干净盖玻片重叠后用边缘去吸水。学生恍然大悟,立即用两块盖玻片重叠后去沾取色素提取液,对着铅笔细线竖直触及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几次便得到了理想的滤液细线,由此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许多学生对奇异神秘的生物现象往往只是做表面了解,忽视了对事物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做“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能否先染色再盖上盖玻片,这样更简易?又如在完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不少

6、学生质疑:用植物的花瓣或果皮作材料,是否也能观察到4条色素带呢?笔者暂不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而是肯定和赞赏他们的独到见解,并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亲自动手试一试,自己寻求答案。  3.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生物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鼓励他们独特化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例如,在学习詹森实验后,有位学生提出:詹森的实验设计不严密,缺乏对照实验。笔者对学生的质疑表示赞赏,并借此机会组织学生复习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又如人教版必

7、修2及选修3的“基因工程”都提到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质粒是存在于许多细菌染色体DNA之外很小的环状DNA分子,很多学生对此提出质疑:细菌也有染色体吗?教师应及时给予解释:细菌是一种原核生物,细胞中有拟核,没有染色体,遗传物质是裸露的DNA,而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所以通过对学习问题的质疑和解决,以及由问题引发的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5  四、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古今中外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青少年时代都

8、具有超常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的成就大小至关重要。  亚里士多德说过“创造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