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对投掷运动员脉搏、

利用对投掷运动员脉搏、

ID:3114317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利用对投掷运动员脉搏、_第1页
利用对投掷运动员脉搏、_第2页
利用对投掷运动员脉搏、_第3页
利用对投掷运动员脉搏、_第4页
资源描述:

《利用对投掷运动员脉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对投掷运动员脉搏、  摘要:体育训练中可根据对投掷运动员脉搏、血压的监控,正确确定运动量及各种素质练习的不同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  关键词:脉搏血压运动训练运动负荷  在体育训练中,只有充分掌握学生运动员的生理指标,才能避免过度训练,才能在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同时,促进中小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我们在高考训练队、校田径队中,对从事投掷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了脉搏、血压指标参数的监督、分析。现将得到的体会小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投掷运动员安静状态下血压和训练周期的关系。  经过几年连续观察、测量发现;投掷项目的女运动员静卧在

2、床时的血压,每年都会有两次明显的起伏波动。一次是三月份冬训后,另一次则在接近体育高考的六月初,这种变化与我们针对她们进行训练是一致的。  2004年冬训进行到三月份,从事投掷项目的运动员普遍出现安静状态血压升高的现象,有的伴有头痛、头昏、睡眠不佳、体力不好、运动能力下降等现象。  当时我们担心学生的投掷专项水平下降,加之开春后参加高考的运动员只进行引体向上、立定跳远、100米、三项拆回跑这几项素质练习。最终效果不是很明显,运动成绩不理想。4  后来我们在冬训中、冬训后加强运动员的耐久跑练习,根据快肌可以转变成慢肌,而慢肌不能转变

3、成快肌的理论。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一般采用定时或定距离变速跑的练习手段,结果我们意外地发现:五月底至六月初,运动员的血压全部恢复到原有水平,运动机能状态很好,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参加地区运动会的运动员的成绩明显提高。  只要我们合理安排训练特别是耐久跑训练,机体通过有氧代谢过程,使投掷运动员能承受大量、高强度的专项和力量训练,并能使机体保持良好竞技状态。如果冬训后训练安排不合理,则有可能使运动员出现疲劳程度进一步加深,血压持续上升等现象,有的还会出现严重过度训练现象,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  二、不同训练手段对运动员脉搏、血压的影响,

4、以及如何科学利用这些手段。  我们对全校参加投掷训练的22名男女运动员经过训练课负荷后的脉搏进行监测,方法是:取运动员训练前的脉搏水平为基数,随着训练的进行,在完成规定的负荷后,测量即刻起10秒的脉搏与其基数进行比较。具体手段:  1.技术训练:完整的投掷技术练习30次,31次~50次,60次~80次。  2.力量训练,卧推、负重深蹲,抓、挺举,一般重量低于最高负重量。  3.速度练习:80米~120米加速跑3组或6组。  4.耐力练习,4分钟的800米~1300米匀速跑或12分钟的越野跑。  结果女、男观察结果一致,其脉搏、血

5、压在负荷后的情况如下表。  表女投掷运动员不同训练负荷后即刻脉搏、血压变化情况4  力量训练一般是利用大、中、小重量的杠铃交替进行,对肌肉、神经、心血管系统要求较高,但因训练人数较多、器材少,整个训练时间较长,运动员往往很紧张,发挥得不是很好,负荷后舒张压反比技术训练时要低,其作用不太显著。  在以上观察和训练中,我们得出一点体会:在开始大运动量时,由于机体对训练不适应而出现负荷后脉搏、血压变化,它与训练不当和机体状态下降时负荷后的脉搏、血压相似。但两面有本质区别,因此,我们在训练中要了解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及其在运动中的表现,正确

6、系统地运用这种方法,对评价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有一定的意义。  三、投掷运动员不同训练内容后,脉搏、血压的恢复情况。  在10名女投掷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采取不同训练方法后,对她们的脉搏、血压恢复状态进行监督。  弹跳和速度结合的训练课后,运动员脉搏、血压恢复较快;技术和速度结合的训练课后,运动员脉搏、血压比单独进行技术训练恢复得好得多;一般训练课后,运动的血压、脉搏恢复比前两种训练快些;单独进行力量或技术训练课后,运动员的血压、脉搏比前三种恢复得都要差些;技术力量训练课后,运动员的血压、脉搏恢复能力最佳。由此可见,合理安排训

7、练内容可促进运动员机体的恢复,反之若安排不好,则运动员恢复就慢。片面地从力量、技术上下工夫提高运动成绩是不可取的、不科学的。当然合理的饮食及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4  投掷运动员除了要发展专项技术和力量素质训练外,还必须加入一些对加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有积极作用的训练内容。投掷运动员唯有具备强有力的心血管系统,才能承受大量的、大强度的专项力量训练,只有对投掷运动员的脉搏、血压进行监督,才能指导教练员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训练手段、内容,才能保证中小学运动员健康成长,才能延长其运动生命。  参考文献:  [1]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

8、动医学,1984.  [2]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生理学,1984.  [3]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田径,198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