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活 抒真情

写生活 抒真情

ID:3116423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写生活 抒真情_第1页
写生活 抒真情_第2页
写生活 抒真情_第3页
写生活 抒真情_第4页
资源描述:

《写生活 抒真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写生活抒真情  “写生活,抒真情”应是写作之本源,可是综观近年中考之满分作文,却鲜有此类佳作。满分作文里,充斥着“假、大、空”。编故事、说大话、放空话者占据着广大师生的视线,词藻的堆砌,美句的拼凑,样式的套用,成了学生中考作文致胜的“法宝”。  写作教学,离生活越来越远。笔者以为,如此导向,如此教学,对学生写作之灵性,无疑是一种扼杀。学生写作之兴趣,实是无从谈起,因为他并没有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或是没有自己真正可写的东西。写出来的文字连自己都觉得陌生,又怎么能获得写作的快感。  鉴于此,笔者试图从真实写作的角度,谈谈个人之浅见,以供商榷。  一.拨开迷雾,迎接灿烂阳光  也许广大师生

2、总有一个迷思,总认为美文是需要华丽的语言来装点的。没有华美的语言就不能称之为佳作。中考阅卷场上不少阅卷老师本着这一考量,刻意地拉抬了此类作文的级别。于是,一些所谓的文采训练也就应运而生了,一些背作、套作也就有了滋生的温床了。每念及此,都不禁心痛,我们的作文教学导向,怎么会扭曲成这样。  作文需要美点没有错,可是从美学的观点来看,朴实,难道不是一种美吗?客观的、精细的描述,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4的沈从文先生,不正是以朴素天成的文风,表现出人性之美吗?文学大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不也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吗?其呈现出浓郁“京味”的群众口语的运用,在表现世态人情,习

3、俗风尚方面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吗?难道非要“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张炎《词源》)  我想,要回归作文的本来面目,就必须拨开我们眼前的迷雾,纠正华丽文风,以一种清新、自然的笔触,阳光写作。  二.立足生活,追寻真实印迹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的写作是毫无意义的。因而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写生活应放在第一的位置。  从写人的角度来说,在我们学生的生活周围,家庭生活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邻里亲戚;学校生活中有领导、老师、同学、勤杂工;社会生活中有官员、市民、商人、农民、务工群、闲杂人等。其中有些特殊群体,或为弱势群体,如离异单亲族、留

4、守寄养孩、插班生、残疾人、网虫、星迷、弃婴、女郎、赌徒、乞丐等。他们有着不同的相貌、体态、服饰,不同的经历、情操、志趣,其举止行为,外表内心中,个性的、典型的地方,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老师在命题时,最好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从自我写起,从身边的人写起,如《不一样的我》《班上的那些人》《最关心我的人是谁》等。如果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能够由近及远,由个体到群体,先观察、思考,而后写作,尽量不要让作文失真,那么,学生的写作,就不会沦为文字的奴隶了。4  不能忽视的,还有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观察一个人,就要看他在不同时间里,不同境遇下,相貌、表情、服饰中不一样的地方,记录他所说过的给人印象深刻的

5、话,看他在不同场合下的与众不同的行事为人。  从记事的角度来谈,我始终认为,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触动,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属于自己的,就能够作最好的表达。因为它不矫揉造作,不用过分修饰。是自然的美,一定美得自然。  三.以自然为友,感受多彩生活  与自然交友,师天地万物,将这一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这也是最本真的写作。面对各类物象,睁大眼睛看其细微处的变化。敞开胸怀拥抱自然,与自然山水一起爱着恨着、说着唱着、哭着笑着……这才是人的真性灵。  以一颗敏感的心去关注世间万象,感受万物苍生。抓住瞬间印象,选取新颖动情之材,融情写作,这是一个习作者应有的素质。  只要肯留心,身边无处不风情:  静静

6、地卧在床上,静静地观望窗外,风也是静静地。楼顶垂下的枝条,嵌在夜与空中,显得有些凄凉,有些落寞!枝条的外皮始终被冷风的侵蚀,寒冷使它的末梢有些蜷卷,夜颤颤的打着哆嗦。一切都是那么孤独。冷风呼啸在大地上,也显得寂寞、无伴。  ――邱泉山  这是一个善感的男孩,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为学校的迎春花枝条而作。情与景融,细腻凄婉。4  可以写的当然还有很多,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家乡的一砖一瓦,一山一水,花草虫鱼,都可叫同学们去看看,去想想,去写写。如能用自己的笔,写出校园的美,家乡的美,对于习作者来说,定然是一件乐事。  写作教学,如能让习作者少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少一些挖空心思的词藻堆砌,回

7、到“写生活,抒真情”的本位上来,做到将生活中的瞬间写细,体现真实的自我之思考,我相信,我们会看到更多感染人、启迪人的佳作。  黎学燕,教师,现居江西赣县。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