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

ID:31235178

大小:13.69 MB

页数:94页

时间:2019-01-07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案2 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虚词。这些虚词大多从实词中借用虚化而来,某个词有时作虚词,有时又作实词,这是一个区别的难点。此外,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词性和用法。例如“以”,既可作实词“认为”讲,又可作连词和介词,且两类虚词中都有表原因的用法。除了《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还需要特别关注复音虚词(如否则、未必、假使等)和兼词(如焉、诸、盍等)。复音虚词是指由几个单音虚词构成的语言单位,常以固定形式出现,所以有人称之为

2、“固定结构”。在理解文意、翻译文句时会经常碰到。兼词就是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特殊的单音节虚词。它虽为数不多,但遍观古籍,其效用不可替代。考点解读解题指津文言虚词题推断七大技法1.代入检验法代入检验法,就是将判断出来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如果语意通畅,就是准确的。例如:“而”“且”都有表并列、承接、转折、假设等意义,若判断为并列关系,可用“又”替代(有时可不译);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则可用“可是、但是”替代;若判断为假设关系,则可用“如果”“假如”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通畅,说明判

3、断正确;反之,则说明判断有误。2.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句子的大意是“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由此确定“焉”是兼词“于之”“于此”,“兴焉”即“在这里兴起”。·3.标志识别法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若能记住教材中学过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有助于快速答题。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唯利是图”)等。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无以”意为

4、“没有用来……的(办法或东西)”;“其……之谓也(乎)”也是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4.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词,表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李将军之谓也”(表揣测语气)。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期望、祈使语气),如“尔其(语气副词,可要,当)无忘乃父之志”。5.

5、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之”常见的用法如下:(1)在“先妣抚之甚厚”中,“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2)在“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中,“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3)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4)在“辍耕之垄上”中,“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

6、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7.对称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18个文言虚词分点突破一、“而”的用法和意义【真

7、题热身】请指出下列虚词“而”的用法和意义。答案:(1)连词,表转折 (2)连词,表顺承 (3)连词,表顺承 (4)连词,表承接 (5)连词,表并列【用法总结】【易混用法辨析】“而”字用法辨析(1)怎样辨析并列、承接、递进关系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A.并列 B.承接 C.递进答案:①A ②C ③B ④B【辨析方法】①意义辨析“而”字表示并列、承接、递进关系各有特点,有明显区别。区别在于“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的“地位”是否平等,位置可否颠倒。“地位”平等而位置可以颠倒,是并列关系;“地位”平等但位置不可颠倒,是承接关系;“地位”不平等

8、且位置不可颠倒,后面的部分比前面的部分又进了一层,是递进关系。②代入辨析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和”,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