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还课堂于学生

“探究”还课堂于学生

ID:31276341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探究”还课堂于学生_第1页
“探究”还课堂于学生_第2页
“探究”还课堂于学生_第3页
“探究”还课堂于学生_第4页
“探究”还课堂于学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还课堂于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还课堂于学生  摘要:探究课有助于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兴趣、情境、优化实验、联系生活、重视实践等方法,能让化学课在探究中实现三维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探究;优化实验;实践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兴趣,激发

2、学生的探究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兴趣才能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探究。探究性实验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不能依靠教师的督促使学生完成,而要通过设计好的实验本身来刺激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好奇出发,进而发生兴趣,自觉自愿地参加探究活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唯有让学生爱上化学课,对化学学习产生内在动力,才会有积极持久的求知兴趣,创新意识才会萌芽。5  上好化学第一课对学生而言影响关系重大。因为学生往往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步入这片森林,期盼早日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期盼着早日喜欢上化学。笔者在进行本课题教学时时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视频“形状记忆

3、合金”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知化学的神奇。当通过三兴趣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清水变牛奶”“魔棒点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二、创设情境,形成学生的探究方法  实验是科学研究过程的一个缩影,是科学方法得以应用的一种体现,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是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优化实验方案,按设计程序进行操作与观察;然后对实验所得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理论上的解释和概括,使实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例如在讲CO2的性质时,上课前要求每位同学带一瓶可乐饮料,课堂上让他们先猜想CO2的性质有哪些,然后让他们打开自己的瓶子做实验,通过实

4、验来探究性质。这样,一瓶可乐不仅解决了CO2来源问题,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化学就在身边。在探究CO2能否溶于水的性质时,指导学生将水倒入集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1/3体积,用力振荡,不久矿泉水瓶被自动压扁(或变形)。学生对于这种“出乎意料”的奇异的实验现象会感到新奇和兴奋。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三、优化实验,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找出已知装置的新的组合的人就是发明家。”5  教材中有些实验操作方法在学生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5、。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实验方法需要创新而且可以创新,对其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例如在探究MnO2对H2O2溶液的催化作用时,学生将MnO2加入到5%的H2O2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却未复燃。反复几次,结果相同。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带火星的木条从试管中取出后,前端变湿了。原来是H2O2溶液产生的O2中混有水蒸气造成的。则如何除去水蒸气使O2干燥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经讨论后设计出以下方案:(1)在试管口处加一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与干燥管相连。(2)在试管口处加一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与一根较长玻璃管相连,玻璃管外壁用冷毛巾包裹,使水蒸气充分冷却。经过

6、实验,方案(1)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易行,设计较理想。方案(2)效果较好,但玻璃管要足够长,且要更换冷毛巾,操作较烦琐。  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学生必须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经过多次实验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在探究中既训练了技能、又掌握了知识、还提升了能力,课堂就有了生命力。  四、联系生活,拓宽学生的探究空间  近年来,“课程综合化、生活化、社会化”已成为国际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随着课程改革,化学实验的改革也正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教师通过恰当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又能巩固课本知识,

7、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5  例如,利用饮料瓶、纱布、沙石等自制简易净水器,清洗餐具,制作叶脉书签等内容都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欲望。  五、重视实践,搭建学生的探究舞台  重视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实证资料是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重要区别。  例如,在复习气体的制备、药品选择、收集方法等时,有学生提出了问题:  1.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2.能否用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制备二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