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习作巧布置

长假习作巧布置

ID:3130342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长假习作巧布置_第1页
长假习作巧布置_第2页
长假习作巧布置_第3页
长假习作巧布置_第4页
资源描述:

《长假习作巧布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长假习作巧布置  【摘要】长假习作是语文教师在课余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了让学生从“惧怕”习作中走出来,给长假习作“保鲜”,在三、四年级的长假习作布置中,可以从课文知识“巧”迁移、习作训练“巧”观察、口语交际“巧”表达这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长假习作;“巧”迁移;“巧”观察;“巧”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长假习作是语文教师在课余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手段。而很大一部分的语文老师动辄布置十几篇的日记,认为多练笔自然能提高习作能力。殊不知,学生们

2、不知道如何取材,以至于难为无米炊,有的孩子甚至直接抄几篇作文了事,有的孩子则让父母代为思考。这种寒暑假的日记式习作模式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如何让学生从“惧怕”习作中走出来,给长假习作“保鲜”,在三、四年级的长假习作布置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课文知识“巧”迁移  利用已有知识进行作文训练,这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巩固和有效运用的重要方面,教师应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文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4  (一)故事续编法  为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我将之称为故

3、事续编法。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让学生续写小村庄人们在洪水咆哮而来时的惊惶失措和痛定思痛后的言语、行动。通过续写,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保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长假作文中不妨设置这类巩固性作文训练,既是一种巩固,也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二)资料搜集法  在学一篇课文之前,留预习作业,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文摘卡,以便学生整理保存,我把这种搜集称为“蜜蜂采蜜活动”。有意思的作业名词,让学生兴趣盎然。长假里,不妨让学生挑选下一册书本中感兴趣的课文进行资料搜集。在搜集之前,学生得先会质疑,

4、我要搜集什么?搜集什么的问题解决后,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到哪里去搜集?这时学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这样一个长假下来,学生光搜集的资料就是厚厚的一叠。  (三)画写结合法4  为了更好地学习诗词,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春日》,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朱熹游春图》,写一篇《朱熹春游记》的长假作业。长假过后,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虽良莠不齐,但能看出都是学生认真地一笔笔勾画的,画的下方还写着游记。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和稚嫩的习作,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

5、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深远的意境。  二、习作训练“巧”观察  (一)模仿观察法  引导学生将课本学到的观察方法及时地运用于观察实践。如布置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样物品;从不同方面观察身边的同一个人,使得模糊的印象清晰,人物个性更加鲜明。通过眼观、耳闻、目睹、鼻嗅、口尝,如此《我眼中的》,跃然纸上。  (二)趣味观察法  除去课文中习作外,不妨安排一些趣味性的习作题目。如设计“骗”爸爸妈妈,当爸爸妈妈询问学习情况时,故意沮丧地告诉他们成绩不理想,且被老师批评了。再细致观察他们知晓事实真相前后的表情、语言、动作。结果,各具特色的家长形象流露于学生的笔端。  (三)

6、随意观察法  除了布置有目的观察外,还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留心观察,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或写或图配文将它记录下来。这样,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三、口语交际“巧”表达  习作训练,光靠书面作业是远远不能奏效的。在布置长假习作时,我注意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的搭配。  (一)唠嗑法4  让学生们经常和家里的长辈说说自己见到遇到的事儿。既可以述说一天中学到的新知识,也可以说说印象深刻的事:让人恼怒的、使人愉快的、带来悲伤的……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大表述范围,提高表述要求。家长则给予学生必要的思想诱导及语言表达方面的矫正。我们则可以通过家长留言、学生自我汇报、开学初的家长会等形式了

7、解学生口语作业完成情况。这一看似简单的作业,却包含着学生观察吸收――内化理解――语言表达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们也很乐意做这样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为中、高年级的习作积累了素材。  (二)传话法  即转述他人内容,可以详述、概述、改变人称、语气,但不改变原意。学生可以在兴趣盎然的对话中得到训练。  (三)讨论法  零用钱怎么花,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会在学生与家长、同学的讨论中,明辨事理,发展思维。人们常说:情到深处,妙语连珠。当学生们想对某种现象、某件事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