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

ID:31327723

大小:27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洛阳高三统考)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

2、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C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得到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2.(2017·湘潭高三质检)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8年“郑子产作丘赋”。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  )

3、A.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B.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C.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首先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和人口,不属于进步范畴,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仍为奴隶社会,故C项错误;子产的军赋改革有利于新土地的开垦,冲击井田制,向土地私有转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3.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  )A.牛

4、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D.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A [材料信息显示的是秦代到汉代家庭规模的变化。汉代三代之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牛耕技术的推广,需要劳动力的协作,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清代“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故B项错误;

5、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汉代的三代之家仍然是小农经济,不属于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4.(2017·兰州高三实战演练)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自给自足A [根据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可以看出,小农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刀耕火种是粗放型农业,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男耕女织强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不符合材料,

6、故C项错误;自给自足强调自足性,是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5.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B [由题干信息可得出土地买卖的存在,但是体现不出来土地买卖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故C项错误;产权证明文件也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封建土地主要还是归地主所有,故D

7、项错误。]6.(2017·益阳高三调研)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98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C [题干中并未提到连年暴雨和严重涝灾,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员的擢升,故B项错误;题干中“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980处。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