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ID:31369712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_第1页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_第2页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_第3页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症状、发病条件,总结其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发生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4-0111-01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的毁灭性病害,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都很大。特别是枯萎病从棉苗子叶期即可发病,导致大片死苗,未死的病苗明显矮小,结铃减少,铃重减轻。黄萎病对棉花产量造成的损失虽不及枯萎病严重,但影响也很大,会造成病株果枝及结铃数减少或不结铃,有的

2、早期落叶,产量减少20%~30%。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病株,衣分、纤维长度、拉力强度都下降,严重影响棉花品质。  1发生症状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都是维管束系病害,其主要特征是病株根部、主茎与侧枝的导管变色。由于输导组织受损害而引起蔫萎,从而导致严重落叶[1]。  1.1枯萎病4  枯萎病症状出现早,幼苗期便已开始。定苗前后至现蕾期为第1次发病高峰,引起大量死苗,秋季多雨时,还可出现第2次发病高峰。劈开病苗或病株主茎、根,可检查到成条深褐色的线条在木质部分内常连成一环带。摘下有病的叶片,也能在叶柄茎部见到黑褐色点状特征,这是变色维管束的横断面,健康植

3、株内部是白色[2]。  1.2黄萎病  黄萎病在自然条件下,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现蕾后才发生;很少导致植株早期死亡,前期病叶很少脱落;病株一般不萎缩,能结少量的棉桃。叶片症状是病斑出现在主侧脉之间和叶片边缘。主侧脉不变黄而叶肉变黄,以致局部枯焦,使整个叶片呈现掌枯斑,叶缘枯焦并且向上翻卷。劈开茎、根,能检查到浅褐色条纹,但变色比枯萎病维管束变色浅,从横切面看,黄萎病所致褐色条点,比枯萎病的细而且均匀分布在切面上。  在枯萎病、黄萎病混生的病区,2种病先后在同田发生,还有在同一棉株上出现2种病害。阳谷县农业局调查棉花病害时,劈开茎杆或摘下有病叶柄,检

4、查维管束是否变色,是田间识别枯萎病、黄萎病的可靠方法,也是区分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和棉花红叶茎枯病以及因蚜害、药害、肥害、品种变异、雷击水淹等所引起的叶片皱缩、萎蔫、花叶等症状的重要标志。  2发病条件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均为种子带菌,通过种子调运作远距离传播。因此,人为调种、引种是病区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种子带菌的发病率虽不很高,但却成为“祸根”。病菌一旦引进之后,随病枝落叶,病残组织进入土壤。在适温条件下,雨量是影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病害发生程度与发病期的雨量及其分布有很大的关系,一般6―7月雨水多、分布匀,则枯萎病发病重;

5、如7―8月雨水多,则黄萎病发病重,阳谷县全年大部分雨量集中在7―48月,对病害发生是有利的。据田间观察,在发病适温季节,一场大雨过后,常出现大量棉枯、黄萎病新病株,并出现死苗死株现象。  3防治措施  要坚决保护新棉区和无病区(田);彻底铲除零星病株,压缩轻病区(田);积极改造重病区(田),在防治措施上,对于重病区(田),应以推广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进行综合防治;对于轻病区(田),要发动群众,搞好病情调查,采用土壤消毒或掉换病土等措施,消灭零星发病点,对于新棉区及无病棉区(田),应严格实施植物检疫保护,搞好无病种子田及种子消毒工作[3-4]。  3.

6、1抗病品种的选用和繁育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病菌的侵染是外因,品种自身的抗病性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例如,同一病田中,田块的1/2种植抗病品种,很少发病;另外1/2种植感病品种,发病很重。可见选用抗病品种是重病区(田)防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是从内因上解决问题。  3.2农业防治  坚持年年拔除病株,搬出病土,采用建立无病种子田、繁殖无病良种、轮作换茬、施用无菌净肥、清洁棉田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可使发病面积迅速下降,产量回升,效果显著。  3.2.1轮作换茬。棉花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以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减轻病害,一般轮作

7、4~5年,即可收到效果。  3.2.2精选无病良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轻病区田,应建立无病留种地,去杂去劣,挖除病株,在选中喷腰花,单收、单芷,留作种用,播前粒选,确保壮苗。4  3.2.3加强田间管理。中耕要早、要勤、要深,雨后及时中耕,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苗早发。棉花定苗后、现蕾前,若追施速效氮肥,可促进棉花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3.2.4清洁棉田。在棉田管理中,定苗、整枝、打杈,疏除的全部棉苗及枝叶运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拔除棉柴后,扫尽落叶烂桃,集中烧毁。  3.2.5挖除病土。在零星发病田块结合普查,拔除病株后,立即将根围1m见方

8、、深0.8~1.0m的病土挖出进行处理,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下转第113页)  (上接第111页)  3.3加强植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