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呼唤惩戒

教育呼唤惩戒

ID:31396347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教育呼唤惩戒_第1页
教育呼唤惩戒_第2页
教育呼唤惩戒_第3页
教育呼唤惩戒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呼唤惩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呼唤惩戒  [摘要]  校园违法违纪现象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惩戒教育的缺失。面对愈演愈烈的校园暴力行为,教育工作者应依法进行惩戒教育。这不仅仅是为了受欺凌者,也是为了这些施暴者,同时也是教育、教师本身的职责需要。  [关键词]校园暴力惩戒教育时代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97  近几年来,发生在校园里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邯郸26中吴华事件、广东开平七姐妹事件、江西永新围殴事件等等,无一不让人触目惊心。施暴者手段残忍、气焰嚣张,被欺凌者轻则皮开肉绽,重则危及生命。校园暴力不仅仅是对弱小者身体的折磨,更是对其心

2、灵、人格的侮辱。这些花季少男少女,对自己的同窗同学拳脚相向,扒衣示众,直至犯罪,毫无畏法之意,更无怜悯之心。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惩戒教育的缺失导致校园违纪违法现象愈演愈烈  校园暴力频发,主要原因是立法、惩戒机制和教育机制的缺失,使得国内校园暴力长期以来仅仅停留在道德层次,而没有上升为法律议题。校园暴力干预机制的滞后和犯罪成本低、甚至是零成本,让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4  曾几何时,学校(即使是义务教育阶段)是有权力处罚违纪学生的。比如盗窃、抄袭、打架等事件,一旦学校查实认证,就会进行全校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开除。  时过境迁,学校里面的惩戒教育不知何时被

3、“严禁体罚”悄悄代替。没有任何权利的学校和教师面对校园里的“小混混”无可奈何:不能打板子,这是体罚;不能面壁思过,这是变相体罚;即使错误再严重,只要没有司法机关介入,学校不得开除,这是规定。平心而论,保护未成年人的幼小心灵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保护他们的名誉和隐私,这是对的。但反过来讲,那些被欺凌、被伤害的学生,他们的肉体和心灵该如何去恢复。他们不会得到应有的道歉和赔偿,甚至还可能得到恐吓和威胁。这是不公平的。  二、依法进行惩戒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时代在发展,教育的形式不应只停留在口头的说教和批评上。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在学校胡作非为的“混混”走向社会后,

4、被“不教而诛”。如果出现这种现象,是教师的悲哀,也是教育本身的悲哀。学校里面的教师“难作为”或“不作为”是对这些学生的放纵,使他们走向了毁灭。前不久,三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虐待同学而被控“绑架”“折磨”等重罪指控,如果罪名成立,他们或面临终身监禁。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这些中国留学生没有在国内学校长期的为所欲为、横行无忌,也许就不会有留学时期这种害人害己的行为了。4  所有人都知道,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积习难除,本性难移。学校就是教育的场所,在这个场所里面,如果没有接受过惩戒,那么,将来学生长大后就很难接受说教。他们一直以为自己做的事没有多么严重,也没什么大不了

5、,一旦犯罪,免不了牢狱之灾时,则又悔之晚矣。  三、惩戒教育是人自身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一种教育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滥用了赏识教育。赏罚分明,是治国治军的成功之道。同样的道理,惩戒教育也需要施行在学校当中。惩戒教育的基本作用是:防微杜渐、惩前毖后。  首先,学生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决定教育需要惩戒  学生的认知水平很低,他们由于阅历、修养不足,大多行为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忌别人的眼光和感受,我行我素。他们本身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不是错误的,错误在于家长,不给他们警示、教育,相反有时候还会乐呵呵、无所谓地面对这些损人利己的行为。这无疑加深了他们的错误认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道德认

6、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自控能力和是非辨识能力都不成熟,经常需要“他律”来调控其行为。因此教育惩戒作为“他律”力量将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教育惩戒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其次,惩戒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美好未来  树苗在未成型时长弯了,我们可以“捆绑扶正”,生出斜枝了,我们可以砍掉,成型的大树我们只能“因材而用”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戒,并非是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不再犯。”4我们呼唤教育惩戒,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做错了,犯错是要承担责任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

7、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学校里及时的惩戒教育,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纪观念。  当然,教育惩戒的关键是要把握“度”。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惩戒重点不在于“惩”,而在于“引以为戒”,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责任编辑袁妮)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