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

探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

ID:31404013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探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_第1页
探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_第2页
探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_第3页
探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_第4页
探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  摘要:目前,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非常紧缺,但国内外尚未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为载体,探讨产学研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改革,建立企业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试图通过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抓住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特征,建立校外实践教育体系,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通过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能源;新能源应用技术;产学研;企业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59-02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中国经济的高

2、速发展带动能源消费的增加,2013年跃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同时,煤炭和石油占比高的能源消费结构引起的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以及环境生态恶化等问题凸显。2014年11月12日中美发布联合声明,中国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并将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目前,国内已设立了100多个新能源产业基地,规模都非常庞大。然而,与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新能源产业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急缺,制约着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1]。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

3、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再次重申高等职业教育应“7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将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为区域内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服务中国制造2025”、“优先保证新一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专业的布局与发展”[2]。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新能源产业急需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这个任务将由高职院校承担。目前,高职院校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上还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  一、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足的原因  1.新能源产业

4、是承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经济力量,而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基于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涉及领域广、技术更新快、产业调整快等特点[1],目前高职院校的新能源类专业的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  2.新能源类专业涉及多个学科,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以及不同专业特色的体现与学科知识的融合,是目前开设新能源类专业的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目前类似专业大多是依托机电、电力、化工、核能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和飞快的技术更新速度,让专业发展面临教师人才短缺、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确等问题,学生就业的尴

5、尬与人才需求的巨大两者并存。建立专业设置、专业群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动态调整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7  3.目前国内从事新能源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一般都是从事相关电力及自控行业转行而来的,其新能源专业背景不强,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也制约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职新能源类专业是新兴专业,是随新能源技术产业化应用而产生。全国现有4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上还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  可见,基于对该行业背景的判断,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性选择。高等职业类院校承担着

6、向新能源产业输送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任务。但现有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法远落后于行业要求,导致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往往不能很快转变角色,满足不了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  二、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培养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应立足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企业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以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为抓手,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实用性新能源应用技术高级技能人才,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3]。  1.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深度校企合作。以校企共同体为平台,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全面教育,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面向行业群和岗位能

7、力需要设置课程体系,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3]。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锻炼,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统一,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生产性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教学与生产实际、产品开发研究等融于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在做中学,学以致用;教师在做中教,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实施“双带头人”7制度,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以学院教师和企业师傅作为学生的导师,为实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创造条件。  3.创造有机结合的、综合一体化的实训环境。通过打破专业壁垒,依托灵活

8、的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从单项技能到整条流水线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