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ID:3144581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_第1页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_第2页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_第3页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_第4页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摘要:1923年,林语堂自欧美留学回国,以《语丝》为阵地,在文坛上崭露新角。他抨击死气沉沉的社会,批判政界“名流”,提倡欧化,解放旧思想,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语丝》时期既是林语堂的“黄金时期”,又是他最激烈的时期。  关键词:林语堂;《语丝》;担当  一九二四年在北京成立的语丝社,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学社团。在周作人、鲁迅的领导和倡议下,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林语堂作为语丝的重要作家之一,积极配合以鲁迅为首的新文化阵营,反“国粹”、斥“文妖”、倡欧化,支持爱国学生

2、运动,显示了林语堂强烈的社会关怀和要求改变落后的社会现状的进步倾向。  一、《语丝》:踏上文学之路  1924年,刘勉己担任《晨报》代理总编辑,因抽去鲁迅的《我的失恋》一文,与时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起了争端。第二天,孙伏园“便辞去《晨报副刊》的编辑了。”之后,孙伏园便和几位熟友集会,“由顾颉刚在带来的一本《我们的七月》中找到‘语丝’两个字”,“大家便同意了。”于是便有了《语丝》杂志。《语丝》是一个文艺性周刊,自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至1930年3月,出到第五卷52期自动停刊,前后共出260期。5  1923年,在欧美留学四年的林

3、语堂学成回国,经胡适介绍入北大为教授。当时,“北京大学的教授出版了几种杂志,其中有《现代评论》,以胡适为中心的若干人办的;”另一个便是《语丝》,“由周作人、周树人、钱玄同、刘半农、郁达夫等人主办”。《现代评论》的成员大多是欧美留学归来的,而《语丝》的成员多有日本留学经历。林语堂在欧美留学四年,况且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一年时,助学金中断,时为北京大学教授的胡适曾资助过林语堂2000美元,尽管如此,林语堂还是“属于语丝派。”源于“我们的理想是各人说自己的话”“这对我很适宜”。因此《语丝》便成为“我们发表意见的自由原地”,以《语丝》为契机,林语堂踏上了文

4、学之路。  林语堂在《语丝》上共发表37篇文章,仅次于周作人、鲁迅、依萍、江绍原,位居第四,这些文章中,社会批评占大部分,正是这部分文章最能体现林语堂语丝时期的思想倾向及其“浮躁凌厉”的文风。  二、《语丝》时期的战斗风姿  林语堂《语丝》上发表的文章可大致分为社会批评、翻译和学术研究三大类。其中第一类共计十余篇,虽所占篇幅不多,却最能体现林语堂二、三十年代在的思想倾向。并且,这一类文章既与语丝的“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主张相符,又与林语堂作为一代知识分子的责任心与担当意识休戚相关。所以下文就针对这一类文章的思想内涵展开论述。  (一)国民性

5、批判5  1923年夏,已经拿到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哲学博士学位的林语堂踏上了回国之路。回国后的林语堂,看到国内一片荒寂、民众麻木、愚昧后,愤慨之情难以言表,这种情绪便体现在他在《语丝》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论土气与思想界之关系》,有深刻批判眼光的林语堂用“土气”二字便把“老大帝国”的“阴森沉晦”高度概括了。甚至断言,因这土气“无论何国的博士……绝不会再做什么理想,”表面上看,是把全部国外留学回来的带有理想,期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国家进一步富强民主的博士们全盘否定了,实际上,更深一层是对当时死气沉沉,毫无活力,“阴森沉晦”的社会的无情批判。对当时文

6、人的自以为聪明“伟大”的神气进一步批判,认为“今日中国人乃根本败类的民族”,并提出“吾民族精神有根本改造之必要”,“今日之病在人”,“在民族”,可以说主张从中国民众----这一“人本主义”根本命题上解决民族问题,国家问题。林语堂看透了国人性格中的惰性、奴气、敷衍、安命、中庸等性格弱点,并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认为“欧化的中国”“为唯一救国办法”。在《给玄同的信》中,林语堂列出的六条“精神复兴条件”均针对上述陋习。今日看来,林语堂提出的这一方案尽管不太切合实际,未免太过片面,理想化,甚至“意气用事”,然而却是一代知识分子热切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殷

7、殷以求探索之路的肺腑之言。  (二)政治斗争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5。上海各界民众在英租界南京路上举行示威游行。竟遭到英国巡捕开枪扫射,当场打死数十人,逮捕五十多人。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罢工、罢课、罢市等爱国运动,以支持上海人民的正义斗争。林语堂也参加了北京大学教职员和学生到东城铁狮子胡同的执政府请愿活动,险些遭到杀害。针对现代评论派的丁在君却“青年唯一的职务是念书”,“罢课是自杀”的言论,林语堂一针见血指出对方立场,我们“所希望者在民众,丁先生所期望者在外交官僚。”《谬论的谬论》更有针对性,

8、认为中国要复兴必要除掉“遗老与遗少”“这两种怪物”,林语堂尖锐指出,所谓“勿谈政治”“闭门读书”,实际上是想掩盖我们民族的懒惰和颓丧罢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