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语堂的幽默文学观

论林语堂的幽默文学观

ID:38197862

大小:194.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论林语堂的幽默文学观_第1页
论林语堂的幽默文学观_第2页
论林语堂的幽默文学观_第3页
论林语堂的幽默文学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林语堂的幽默文学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7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09第28卷第7期Journ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Vol.28No.7论林语堂的幽默文学观3谢昭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林语堂发明了“幽默”一词,建构了他的幽默文学观。在“语丝”时期,将“幽默”看成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此间的散文,多在“真实”、真诚上面用力,讽刺力量较强。“论语”、“人间世”时期的幽默则多从个人性灵上抒写闲适的情调,其幽默

2、观中多带个人主义色彩,是“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自由主义的人生观。他的幽默观和幽默小品创作又特别重视幽默的审美价值,创造了滑稽、机警、俏皮、讽刺的“笑”的美感情趣。关键词:林语堂;幽默观;人生;性灵;闲适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30(2009)07-0073-04林语堂从20年代中期就热衷于提倡幽默文晰、明确的词语去概括它、归类研究它。因此“,幽学,他在《晨报·副刊》发表过《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的发明,就像胡适所说的,发明一个字,比发现默》《、幽默杂话》等文章。

3、他主张把英语的Hu2一颗行星还要重要。它对推动中国文学的文体、mour音译为“幽默”,然而没有得到热烈的反响。风格多样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深远的历史意义。30年代初中期,他主编《论语》《、人间世》《、宇宙林语堂不仅发明了“幽默”一词,而且对幽默风》等杂志,大力提倡幽默,为幽默文学尤其是小的特质、精神内涵作了明确论证,形成其较系统的品随笔提供创作园地,兴起了颇有文化影响的“幽幽默观。他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一文中写默风”,这股“幽默风”兴起后,曾遭鲁迅及左翼作道“:我早就想做一篇论‘幽默’(Humour)的

4、文,家的批评。当时左翼作家的批评话语尽管比较尖讲中国文学史上及今日文学界的一个最大缺憾。锐、激烈,但作为幽默文学所具备的特殊的审美价‘(幽默’或作‘诙摹’,略近德法文音。)中国人虽素值,却无法从根本上加以排除,林语堂对幽默文学来富于‘诙摹’,而于文学上不知道来运用他及欣的贡献是抹煞不了的。赏他。于是‘正经话’与‘笑话’遂截然分径而走:“幽默”一词是林语堂开创的,他在《八十自正经话太正经,不正经话太无礼统。不是很庄重述》中说:他创办《论语》这个中国第一个提倡幽默的讲什么道德仁义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便是完全的半月

5、刊“,我发明了幽默这个词儿,因此之故,别反过来讲什么妖异淫秽不堪的话。”由这段话可以人都对我以‘幽默大师’相称。而这个称呼也就一看出林语堂既反对板着面孔道貌岸然地讲传统礼直沿用下来。但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义的所谓“正经话”的文章,也反对那种讲“淫秽不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堪”的话的作品,他要在这两者之间走一条“幽默”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道路,这恐怕是一种中庸之道,是介于“争”与“不[1]要的人罢了。”发明“幽默”这个词很重要,不单争”之间的自由主义的文学观,

6、是带有儒雅之风又在语言词汇学上新添了这么一个词,更重要的是有点道家超脱之气的文学观。以这种文学观作主在文学的文体、形式、风格上,新增了幽默文学这导,在“语丝”时期,他将“幽默”看成是“真实的,宽[2]个独特的形态,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幽默文学容的,同情的人生观”。以“真实”作为重点,强这种形态,但批评家从来还没有用“幽默”这样清调以科学的认知态度对待外部世界,真心诚意地3收稿日期:2009-04-22作者简介:谢昭新,男,安徽淮南市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74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7、009年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这个时期的散文,多在反要离呢?你看我,一人孤身,要到泰山、妙峰山、“真实”、真诚上面用力,多作社会批评、文明批评,普渡、汕头,多么自由!”这真有点“独抒性灵”自由嘲讽、讽刺力量较强,比如《祝土匪》就是一篇富有主义的夫子自道。在《记春园琐事》中,从“琐事”讽刺性、极为犀利的杂文。围绕“女师大事件”,中看春天的特殊,与一般文人写春、爱春、惜春不“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发生了论争,以鲁迅为同,他却亮出了“春色恼人”也即是西方人说的“春首的“语丝派”同仁站在进步学生一边,而“现代评

8、疟”的感慨,继之便着笔写人的“春疟”和动物的论派”的文人则站在反动校长杨荫榆一边,这些正“春疟”现象,妙趣横生。《秋天的况味》将人们带人君子、学者、名流,称“语丝派”为“学匪”。林语进他所用来表达“秋天的况味”的道具和媒介中,堂针锋相对,为坚持真理的“学匪”、“土匪”祝辞,他把秋天比做“:过来人”“,烟上的红灰”,文人笔以讽刺、犀利的文笔,揭示那些正人君子、学者、名下成熟的文章,又醇又老的酒,雪茄,鸦片,用过二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