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探究式学习有多远

我们离探究式学习有多远

ID:31502454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我们离探究式学习有多远_第1页
我们离探究式学习有多远_第2页
我们离探究式学习有多远_第3页
我们离探究式学习有多远_第4页
我们离探究式学习有多远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们离探究式学习有多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们离探究式学习有多远  【摘要】本文借用英文的三个单词learn,study,inquiry,首先从人类学习形态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学习的三种不同层次,表明了它们与社会发展历程的必然联系以及循序渐进的相互关系。进而,在对中国学生学习特点概括的基础上,通过对中西方远古时代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的比较,阐明了导致这些学习特点的中西方教育哲学体系的反差及其各自的优势所在。最后,文章基于对21世纪新需求的分析,认为全球化时代的教育理念一定是融合科学和儒学的新模式。中国学生学习行为改进方式应该遵循“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根

2、据学生各自的基础,循序渐进地从learn发展到study,再到inquiry层次。  【关键词】人类学习形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中西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1-0008-04  【作者简介】张红霞,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南京,210093)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学教育、教育与文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  面对某个研究对象,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理解它,即搞清楚“是什么”问题,然后探讨“为什么”,最后才能对症下药探讨“怎么办”7。那么,究

3、竟什么是学习?中国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中国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同于西方学生?究竟应该怎样改进中国学生的学习行为?下文将从中西方历史文化比较和全球化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学习的三种形态  学界对“学习”的定义林林总总,本文谨借英文的三个单词来简要阐述学习的三种不同层次:learn,study,inquiry。learn状态的发生往往需要三个条件。第一,学习的对象或事物远高于学习者自身的认知和鉴别水平,因此学习者常常以崇拜的态度全盘照搬地、如饥似渴地吸收先进知识。例如,两千多年前马其顿帝国对希腊城

4、邦的学习;后期古罗马帝国对古希腊文化的学习;大清帝国对汉文化的推崇和学习。因为没有质疑的必要,所以背诵是主要方法,先囫囵吞枣地背诵下来然后再慢慢消化理解。第二,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尚无与这些先进的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的支持,因此难以进行高层次的inquiry活动来建构这些知识。例如,对于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提出的正义观、民主制度知识,古罗马人只能死记硬背。第三,由于社会管理层往往被蛮族入侵者主导,自然害怕社会变革,因而致使社会长期停滞不前,从而对待先进的教育理念必然是叶公好龙,结果导致教育改革缺乏社会大环境基础。  study

5、是一种比learn较为深层的学习形态,即“钻研”,相当于“深层学习”7的概念。[1]所谓钻研主要是通过逻辑的工具将事物或学习内容进行关联,包括纵向上的诸如时间联系、因果联系,横向上的等级第次和分门别类的联系。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来看,在近代科学产生之前,排除亚里士多德时代少数人短暂的inquiry奇迹,人类最高层次的学习形态主要是study。逻辑学在古希腊三杰之前的智者派那里主要表现为语法、修辞和雄辩术,所以当时的教学内容就此“三艺”而已,学习形态是learn。诞生于中世纪的“文法学校”(GrammarSchool

6、),顾名思义,仍然传承了这个传统,但增加了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创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称为“七艺”。不过,学习形态仍然以learn和study为主。亚氏的逻辑学名著《工具论》强调的仍然是演绎法乃获取知识的工具。  此外,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界常常提到的一种研究方法――诠释学(hermeneutics,又叫解释学),即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的一种哲学思辨技术,源于中世纪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等经院哲学家们对古希腊典籍的钻研之术,其本质没有超越study层次。“诠释学”一词的词根hermes是古希腊语中“神之消息”之意,可

7、见诠释学就是使隐晦的神意转换为可理解的语言的一门学问。几乎同时代的12世纪,我国宋代的朱熹对诸子百家典籍的整理、钻研而产生“四书”的过程,其实质也是诠释的过程,也应该归属于study层次。  然而,当人类结束了漫长的中世纪的learn和study的积累阶段,进入了开拓创新、自主发展的工业化时代之后,超越亚氏《工具论》的问鼎自然界的“新工具”应运而生。这个新工具就是“科学”。弗朗西斯?培根于1620年出版了划时代巨著《新工具》,首次明确地、系统化地作出了基于客观、重复观察的归纳法才是科学方法论之基础的英明论断,发出了振

8、聋发聩的“知识就是力量”7的科学革命宣言。与此相应,培根于1623年写作了教育学著作《新大西岛》,主张理想王国的繁荣和幸福取决于并且直接来自于科学教育和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国王应该由科学家来担任。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也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基于学生的感觉经验的教学理论,为普及科学教育奠定了基础。到18世纪,与“文法学校”相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