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ID:3150453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摘要】自动控制原理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合理和教学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购教学仪器、自编实验讲义和改革考核方案是提高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自动控制;实践教学;教学仪器;考核方案  一、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性质  目前,许多高校把自动控制原理设置为一门重要的工科专业课程。特别是对于自动控制、电子信息工程、测量与控制技术、机制制造与自动化等本科专业,自动控制原理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2、程。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之前,一般应先修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拖动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先导课。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之后,一般还有单片机技术、PLC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等选修课。若要学好自动控制技术,就不仅要求对上述先导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还要求能够把所学到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实际应用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方法与重要功能,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富有系统性和成就感。因此,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二、实践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4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均开设了自动控制原理,同时安排一定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内容通常安排

3、6个实验项目,共12课时。为了简化实验教学工作,很少有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自编实验讲义,通常直接使用仪器制造商提供的实验项目说明书。仪器制造商提供的实验项目往往存在实验内容过于简单、知识点单一、与教材内容不匹配等问题。如此开展实验,导致的不良后果是,难以与课堂教学内容匹配与关联,亦难以对重要的应用实例展开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到实质提升。例如,教师在指导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量时,只是机械地要求学生观察输出响应是否在1T时是否上升至63.2%,在3T时是否上升至95%,在4T时是否上升至98%。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求测量一阶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T。然而,许多学生不知道此逆过程

4、即可用来测量时间常数。  三、改进方案  考虑到自动控制原理的重要性,其实践课程安排可考虑做如下改进:  1.选购合适的实验教学仪器。一些学校的仪器采购过程,往往是由学院(系部)的领导提出仪器的要求,然后送学校相关部门审批和招标,其中任课教师很少参与此过程,其发言权被严重削弱。若要真正改变这种情况,学校的管理层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仪器使用者的发言权,切实倾听他们在采购和验收的意见,以购买到符合教学实际情况的仪器。4  2.编写有针对性的实验讲义。教师自编讲义,可以因地制宜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知识视野,分配好验证性与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有针对性开展一些应用性的实验项目。

5、例如,在做利用积分环节改善控制精度实验的时候,可在实验讲义中先回顾一下模拟电子技术的积分电路及其输入输出特性,以理解它对微小误差的积累功能。然后,根据PID控制方法,利用单片机、Pt100传感器和加热功率管构成一个闭环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尽管这样的实验项目只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系统,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益处的。  3.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案。以前,实验成绩通常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过程表现得出。这是方式容易导致一些滥竽充数的学生,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以应付检查。特别是在两个学生共用一台仪器的时候,这种情况尤其突出。一种比较可行的考核方案是,把最后一个实验项目设计为

6、综合性实验,并直接设置为考核项目。在考核之前1周把实验要求跟学生讲解清楚。不同的学生可以负责不同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案允许多样化。在考核过程中,教师不仅考核其调试过程与实验结果,同时考核他们的设计理由,并要求对异常现象的给出解释。尽管是做相同的实验项目,因为不同的小组的设计思路不同,其设计方案不会完全相同。即是相同的方案,做出实验效果亦可能不同。针对不同的实验效果,教师只要简单询问,即可得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这种考核方案,只要教师严格执行,就可以真正杜绝学生偷懒与抄袭的毛病。  四、结论  自动控制原理是大多数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开发与制作应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在许多地方高校

7、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其意义显得更加突出。目前,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模式比较简单粗放,教学过程管理比较松散、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选购适当的教学仪器、编写有针对性的实验讲义和改革考核方式,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4  【参考文献】  [1]关丽梅.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72-74  [2]马庆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职教论坛,2015(4):35-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