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

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

ID:3150614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_第1页
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_第2页
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_第3页
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一步让学习真正发生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我们教师的成长历程中,总有一类人在引领或帮助着他们。他们是中外教育家或者是教育教学专家,如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等,他们的教育理念归根结底就是:无论是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还是养成品德与做人,无非是使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预习;数学教学;课堂策略  一、预习让一步,让自学真正发生  在教学实践

2、中,我们始终提倡课前预习活动,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书本、参考资料、电脑信息和周围世界等来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所以,在孩子完整的学习模式里,在校期间,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自学来充实自己,因此学生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是不行的。  数学课的课前预习一般有两个作用,第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是帮助提高听课效率。还有的说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里我们主要谈的是培养自学能力。4  预习让一步,指的是课前预习需要让孩子们自己独立地去接触教材的内容,让自己进行新知识的阅读和理解,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会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的让一步,不是不管不问地开放

3、式预习,也不是事无巨细地罗列纲要预习,前者会降低预习的效果,后者会让孩子降低学习的兴趣。预习让一步,要求老师做到精准地提出预习的方向和范围,甚至是预习达到的深度。使孩子们在一个相对的空间里自由发展,让自学真正发生。  如:教学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之前,教师可以这样安排预习提纲:  (一)寻找我们身边的圆  预习建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搜集一些实物或图片,仔细观察。  (二)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去画圆  预习建议:利用身边的工具画圆。  (三)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  预习建议:1.尝试用圆规画一个圆。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圆规画圆的步

4、骤。  3.思考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以上预习的安排,能较好地调动学生自学的自主性,能起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在听课中我们还发现有的老师详细地增加了如下预习提纲。  (四)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预习建议:  1.比较“圆上任意一点”、“圆内任意一点”、“圆外任意一点”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再画一个圆并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分别用字母表示。4  3.用圆规所画圆的大小和位置分别是由什么来决定?  以上两点已不能成为预习纲要了,这是课堂需要研讨的学习重点,可以以一张学习单的形式出现。现在要说明一点,预习单和学

5、习单不是一回事。我们认为,所谓的预习让一步,就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攫取更多的知识,带到课堂上来交流研讨。更何况,那样满满的一份预习单,看起来既不美观,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习兴趣,何谈预习效果呢?  二、课堂让一步,让思考真正发生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教师在他的课堂上忠实地复述书本知识,虽然不可以说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可以断定,这个教师离教育工作的高度和素养的境界还相差很远的距离。  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是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的来源的,它应当

6、是教师善于弹离的跳板才好。4  我们在听公开课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着力把自己所讲解的很多知识都变得简单易懂、毫无难度,使得学生们基本上用不着再进行思考。对这种课可以说是好课吗?如果就学生的思考劳动情况来说,只能说这种课很平庸。教师已经把该思考的东西减轻到了极限,那就没有掌握知识可言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退一步,是把思考的权利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当知识对学生来说能够激发他去进行探索,使学生产生需要而变成自己的东西时,才能称之为掌握知识。当学生能主动运用旧有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时候,才是他们开始有积极的思考的时

7、候。  三、总结让一步,让反思真正发生  关于知识的总结问题,许多教师在刚刚讲过以后,自己感觉一切都很顺利,就认为学生对知识已经懂了,于是就立马喊学生来回答来总结,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一部分学生说不清楚,这样做还不能认为就是知识的掌握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师急于求成,自己代替学生来进行总结,直接把现成的概括好的要点输送给学生,这也不是科学的总结知识,顶多只算是给学生头脑中留下了什么痕迹的信息,这种信息还带有迷惑性和不清晰性,至于学生能够记住多少,记得多的多半是能力最强的学生。  笔者认为,好的总结,是在总结时让一步,当新课和巩固练习结束后,让学生对

8、刚刚学习过的事实知识、现象的实质进行独立反思,尝试用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教师不要急于总结、概括,要给学生留出想一想、悟一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