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真正发生.doc

让学习真正发生.doc

ID:55412297

大小:1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2

让学习真正发生.doc_第1页
让学习真正发生.doc_第2页
让学习真正发生.doc_第3页
让学习真正发生.doc_第4页
让学习真正发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学习真正发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学习真正发生任景业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教学的依据和基础,对学习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伴随学校对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然会对学习的本质做更深入的追问。以下是我尝试审视学习的定义,讨论学习的发生和一般的学习模式。学习的原有定义有不足什么是学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百度指出,学习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上面的定义给出了学习的方式和学习后的结果特征,却没有指出学习是通过什么机制、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对不同的人来说,阅

2、读、听讲、研究、实践并不一定能引发学习。阅读中过目即忘,听讲中左耳进右耳出,研究实践空忙一场的现象并不鲜见。因此,这几个定义在指导实践方面还存在先天的不足。再看《辞海》对学习的解释:“个体经过一定练习后出现的,并且是后天习得的能够保持一定时期的某种变化。是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上产生的适应性变化过程。”这个定义也没有给出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这一“固着点”,关注点在学习后的过程和结果。以上定义代表了我们当前对学习的认识水平,对于教学和学习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辞海》将“练习”作为学习中的关键项,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其一,学习中重视练习,“学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我们便看到了常见的情景:练习、练习、再练习;月考、周考、节节考。其二,我们对学习停留于表面的形式甚至于有失偏颇的认识,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观点就是“只要学习者的感官处于接受状态,他就可以学习。教师的职责被定位成尽可能清晰、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述。如果学习者理解不了,那就是不用心甚至是‘懒惰’的表现。”学习是如何发生的那么,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走在熟悉的道路上,大脑不会关注道路两旁的景物;见到要好的朋友,不会在大脑中出现“他是谁?”的疑问;回到家中,不假思索就能走进

4、自己的卧室……对于这类可预知的情境,不会引发大脑对它的持续关注,也不会有学习发生。我们的大脑可以快速对外部的世界作出反应,能够快速区分: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可预见的。“我们早已知道如何处理那些可预见的情况,而新的情况需要我们调整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学习。”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圭因·弗斯特说:“只有当预料之外的情况发生时,或者发生的事情不明确时,我们才可能有意识地付诸关注。”一切都在预料之内,我们的思维是调用以往的经验习惯性去应对。此时,学习不会发生。只有当我们遇上未知的情境时,学习才有

5、可能发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学习的产生来源于两种:第一种是遇上不可预知,或不明确的情境,引发思考、产生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发生观念和行为上的改变。第二种是在消遣中与已有的经验发生新的关联,引发思考,深化以往认识,发生观念和行为上的改变。我们重点关注第一种情境,并结合传统定义中“习”的内容,给出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因发现未知或为记住某一对象、掌握某项技能而引发的思维驻留过程。学习可以定义为一种过程这个定义将学习定义为过程,包含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学”的内容,“学”是发现未知,并为此引发思考的过程;后一部分为“习”的内容

6、,为记住某一对象、掌握某项技能而引发的思维驻留过程。在“学”中强调“未知”“思维驻留”;在“习”中突出“记忆对象”与“掌握技能”。在“学”中,发现未知是前提。而在“习”中,其对象并不一定是未知的。我们过去对“习”的内容研究较多,因此下面将重点讨论“学”的部分。这个定义突出了思维的参与,强调要有思维驻留,而不是坐在教室内的“听”与“记”;还强调“未知”,人们基于本能和天性提出问题“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无不指向未知。发现未知是学习的前提,也是学习要解决的问题。人们知识的取得,对世界和社会的了解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将未知

7、变为已知的过程,没有对“发现”“引发”作限定。“发现”可以是自己在情境中发现,也可以是在解决问题中遇到,也可能是在他人的提示下发现。“引发”也可能有不同的方式诱发思维在此问题上投入更多的驻留时间。而正是这种“发现”“引发”途径的多样性,造成了学习的复杂性,但我们仍然试图寻找到能使我们发现未知的基本因素,供我们改进教育教学之用。发现未知的五因素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如何发现未知呢?第一,来到新的情境,基于人的天性的好奇,面对未知,我们会自然地提出“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并不需要任何人的启发引导,这是基于人的天性

8、的“天启之问”。第二,我们要完成一项任务,可能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此时,我们头脑中关注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这类问题是“实践之问”,是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只要做就有可能发现未知。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是合适的活动。第三,我们产生的问题,一部分来源于新的情境,一部分来源于结构化的思考。比如,两个物体a、b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