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作意识观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习作意识观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ID:31648603

大小:59.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浅谈习作意识观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1页
浅谈习作意识观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2页
浅谈习作意识观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3页
浅谈习作意识观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习作意识观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习作意识观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摘要】本文以学生言语发展为出发点,提出用“习作意识”来观照阅读教学,获得理解和表达的双向发展。让阅读回归“文章”本质,让阅读启发写作,而其中习作冃标的渗透要从学生、学段、文体、文本等因素出发考虑。在阅读中加强语言实践,让学牛言语表达获得提升。【关键词】习作意识;阅读教学用习作意识來观照阅读教学并不是要让习作目标取代阅读教学目标,而是以习作意识观照作为阅读教学实施的立足点,在实现理解文本内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基础上,更着力于帮助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文采、学习表达的条理与章法,实践言语形式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语文

2、实践”,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进而反服务于学生习作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一句话就是让阅读回归“文章”本质,让阅读启发写作。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的习作目标该如何定位,怎样做到合理、有度呢?一、联系课标,以学段目标为导向习作目标的渗透必须依据课标的学段目标为导向。比如同样写景:低年级《荷叶圆》写景物“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就要感受其短语的节奏感和叠词的韵律美;中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屮渗透“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话,做到“言之有序”;到六年级就需要结合《山中访友》等进行联想和想象,渗透“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融合到写景中”,让写景的文章努力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到“言之有情”。再比如同样

3、是科普文,低段的科普文主要以科普童话的方式出现,《棉花姑娘》《我是什么》语言都充满童趣,构段都是同一方式的重复,除“了解科学常识”(言语内容)外主要是“识字”和“感受语言形式”(如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中段的科普文教学耍做到“获得科学知识”与“体会文章说明方法”的有机结合;高段的科普文教学要做到“掌握科学知识”与“联系实际,积极行动”有机结合,“体会说明方法”与“运用说明方法”的有机结合,“抓住课文要点”与“体会作者布局谋篇方法”的有机结合。二、审视教材,以单元重点为依据在阅读目标制定的时候,教师还要根据教材文本特点,联系单元训练重点,结合学生年段特点,选择那些重

4、要的、难度适宜的习作目标进行渗透。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关于王熙凤的穿着、言行的描写都很值得细品。但根据年段特点和单元提示,借“揣摩人物的言行描写來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重要,教师就要忍痛割爱,略品穿着描写,细品言行描写。《北京的春节》一文的言语训练点更多,如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的运用,如何围绕中心句把话说写具体,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等等。如何取舍,做到一课一得呢?这就要结合本课编排意图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加以审视,将“指导学生学习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侧重点。三、关注文体,以体式特点作把握如果?f作者的写作是一种信息的编码过程,那么文体则为

5、阅读暗示了解码方式。所以古人讲,“定体然后可以言工拙”。虽然课标有淡化文休的倾向,但不代表教师可以忽视文体。依据体式来阅读,是阅读的通则。如教《鲸》就要关注说明文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学《巨人的花园》就要关注童话语言的神奇性和故事想象的瑰丽;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Z后》就耍关注议论文的逻辑性和论据的典型性,以及作者如何用论据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学《最后一头战象》这类篇幅较长的叙述性文章时,要学习“抓事件要素”的方式来更快地了解作者“写了什么”……如果我们注重给学生“类”的积累,把阅读的基本路径指点给学生,相信他们会触类旁通,对写作也有很深的补益。四、细读文本,以个性表达为落

6、脚点在宏观比照,定位好习作渗透的目标指向后,落实到具体的文章中还应该细读文本,寻找文本个性化表达的亮点。比如“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屮“浮”字这样点睛传神的字词;《穷人》一文屮的大量意味深长的标点;“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一句中“哇、啊”这类特别的语气词;《祖父的园子》中萧红那种新鲜独到的语言;《秦兵马俑》第8自然段,运用了“事物+联想”的方法把静态的兵马俑刻画得动态化的精彩典范的句段;以及插叙、倒叙等一些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理解、去积累,尝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如果说阅读是学生从“不理解”到“理解”是第一次飞跃,那么习作表达则是“理

7、解”到“运用”是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屮我认为第二次飞跃更难,如果老师能在阅读的第一次飞跃中为学牛铺好更坚实、更厚重的垫脚石的话,学生的第二次飞跃一定会更高、更远。参考文献:[1]张剑平“以阅读为中心”课程形态下的习作训练[J]小学教学设计2010.5[2]王耘舟等•语文的“内容”与“形式”[J]小学语文教学2009.4[3]吴立岗•对语文教学两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小学语文教学201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