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

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

ID:31734474

大小:63.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_第1页
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_第2页
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_第3页
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热敷配合针刺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采用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9例只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组的治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对腰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中药热敷;针刺;腰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74-02腰间盘突出症是髓核突出,压迫神

2、经根,引起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痛觉减退或者消失,反射障碍等,是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l]o我科2009年2月一2011年2月釆用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0例,疗效确切,现总结如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3岁,病程7天一6年。两组患者均有由腰部向下肢放射性疼痛状,弯腰时,疼痛加重,平卧时症状缓解,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均为阳性。所选病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经腰椎CT或MRI确诊。1.2治疗方法随机将治疗组51例采用中药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

3、49例采用常规牵引、理疗、卧硬板床、休息、口服消炎镇痛药等方法。1.2.1中药热敷方组成及制备:将血竭、乳香、没药、乌兰-赞丹等三十余种中蒙药研成粉末,用陈年白酒与醋液调成糊状加温备用,温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1.2.2操作方法(1)协助患者俯卧在床上,将衣服撩起,露出腰背部疼痛的部位。(2)将调制好的中药置于两层纱布上,放在腰部痛处。(3)将毛巾剪个圆形的洞,覆盖在中药的上面,以免烫伤周围皮肤。(4)将烤灯直射腰部外敷的中药上方,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宜时间40分钟,使药物渗入到疼痛部位。每日1一2次,一个疗程12天,调制好的中药可以反复使用一周。1.2.3

4、针刺方法取穴:双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昆仑,委中,承山等。在选定的穴位上做局部消毒,用毫针针刺以上穴位,每天一次,12天为一个疗程。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2.1疗效标准治愈:腰部疼痛消失,功能正常,直腿抬高试验90°;显效:腰部疼痛明显减轻,行走基本正常,留有轻度腰部不适或仅有小腿麻木感,直腿抬高75°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减轻,直腿抬高70°以下;无效:症状特征基本没有变化。2.2治疗结果见表1.3护理3.1中药热敷的护理(1)热敷过程中注意烤灯的温度,以患者皮肤耐受为宜,防止烫伤。(2)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瘙痒、皮肤过敏应立即停止热敷。(3)

5、向患者说明热敷配合针灸治疗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搏快等晕针现象要及时通知医师处理。(4)定时巡视,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嘱患者热敷后2小时不要洗、口深。3.2日常生活护理嘱患者劳逸结合,保持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避免长期弯腰及剧烈活动,平时卧硬板床,注意保暖,避免腰部直接吹风,加强腰背肌的锻炼。3.3心理护理腰间盘突症的患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担心瘫痪发生,易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心理。应耐心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后的成功病例,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全面康复。4讨论该病属于中医学的“腰痛”、“痹症”范畴,主要

6、病机为气滞血瘀,脉络痹阻,不通则痛[2]。本项研究依据中医“不通则痛",“以通治痛”的治疗原则,采用血竭、乳香、没药、乌兰-赞丹等中蒙药三十余种,以陈年白酒与醋液作为有效溶剂共同作用达到疏经活络、温经散寒,补肾强筋,气血通畅,止痛,邪痹即除的功用。通过热敷使皮肤毛细血管自动扩张,药液迅速渗透到肌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促进炎性水肿的吸收及组织脱水,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使症状缓解或消除。针灸可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针刺委中穴,有通络止痛的作用,取肾俞、大肠俞穴位,有疏通经脉之功效;昆仑穴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中药热

7、敷配合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2]杨宏•腰间盘突出的中医辨证施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8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