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探究

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探究

ID:31734546

大小:55.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探究_第1页
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探究_第2页
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探究_第3页
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探究[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天英降糖胶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血糖水平、转化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6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31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以评价上述方案对IGT患者的影响。结果经过干预后,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较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显著改善IGT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降低IGT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虽未

2、能明确可以提高IGT患者生存质量,但却提示了其改善生存质量的可能趋势。[关键词]天英降糖胶囊;糖耐量异常;生存方式[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7(c)-0115-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糖尿病的病人越来越多。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探求其病发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糖尿病很难根治;另一方面与目前存在的巨大危险群体有关。糖耐量异常(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作为正常糖耐量与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潜在危险人群。

3、为探讨中药天茂降糖胶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血糖水平、转化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2009年10月一2010年4月期间该研究采用中药天英降糖胶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IGT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的病例均为在该院就诊的患者,经过1个月洗脱期后仍为IGT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纳入研究。由通过NDST软件上的随机表编制的随机分配卡按入选先后顺序随机投给外观完全相同的治疗药及对照药,待整个观察结束后破盲。破盲后发现6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29〜68(44±9.3)岁。对照组31例,其中男10例,女21

4、例;年龄43〜72(43±10.1)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纳入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该研究的纳入标准要求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中的IGT的诊断标准,并经过1个月的导入期后,空腹血糖(FPG)0.05),干预后两组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空腹血糖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4.1%,对照组为51.6%,降低相对糖尿病风险达46.7%o见表2、表3o表2两组患者IGT逆转率比较[n(%):注:血糖正常例数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32,(P>0

5、.05)。表3两组患者糖尿病转化率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5,P0.05),而不管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表4干预前后SF-36综合评分注:△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8,P=0.548o表5干预前后中医健康状况量表评分注:△△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8,P=0.870o3讨论在该研究中,干预前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无差异,治疗组干预后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有差异,而对照组变化不大,提示无论是生活方式联合药物的干预,均能改善糖耐量低减患者血糖水平;

6、在糖尿病转化率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提示天英降糖胶囊能够有效的降低糖耐量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不管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这是因为IGT—般无临床症状,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因此不影响生质、存质量。但正因为无临床症状,患者不会主动就诊,易转化为2型糖尿病。因此需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一旦发现IGT,予以积极干预,以提高长远的生存质量。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药天英降糖胶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IGT,可以提高改善IGT患者糖代谢控制情况,并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和血压。可见,该干预方式治疗糖耐量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7、义,能够降低IGT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此外,该文中对IGT的中医临床特征研究还不够,IGT人群同样存在异质性,其临床表型并不完全相同,具体到中医的体质、证型更是差异较大,其间的规律性有待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卢艳慧,陆菊明•糖耐量减低必需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2):141-143.[2]周伟芹,刘茄.二甲双肌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