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

浅谈社区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

ID:28405138

大小: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社区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_第1页
浅谈社区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_第2页
浅谈社区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_第3页
浅谈社区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社区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社区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杨文金(新曬牛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六团医院新曬博乐833403)【关键词】糖耐量异常;干预治疗;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357-02糖耐量异常(IGT)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度阶段,此时,患者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已经超过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IGT阶段,由于胰岛素抵抗的持续存在和不断加重,长期餐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可逐渐加重胰岛细胞的功能受损程度,胰岛细胞功能丧失达50%或以上时,便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即出现临床糖尿病⑴。与

2、正常人相比,社区糖耐量异常者发牛糖尿病的几率非常大,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了与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对于社区糖耐量异常的防治成为目前预防2型糖尿病发牛发展,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1.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在环境因素(如热量摄入过多,体育运动减少以及与之相关的超重或肥胖)和遗传因素(如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的原因)的背景下胰岛素抵抗的发牛可能更早,此时,机体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维持血糖水平稳定,B细胞代偿性分泌胰岛素增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随着病程的发展,B细胞功能减受损,胰岛素分泌开始减少,当不能与胰岛素抵抗相抗衡时,

3、血糖即不可避免地升高,发牛糖耐量异常,最终导致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目前,较公认的因素除遗传外,还有年龄增大,体重指数增加,空腹血糖水平高,总胆固醇高,体育活动过少,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出牛时低体重,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水平的减低等。2.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的联系国际糖尿病联盟及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研究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糖耐量异常的阶段。糖耐量异常患者可视为“潜在”的糖尿病人群。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密切相关,1)两者有共同的发病危险因素;2)共同的发病机制,但为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3)共同的慢性并发症。--般来讲,每5-10年糖耐量异常患者约有1/3

4、转冋糖耐量正常、1/3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1/3发展成2型糖尿病。3•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任何一种疾病在找到根治方法之前,最佳的方法的是预防,对社区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防止其向糖尿病转化,成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发现,由于糖耐量异常时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较轻,失代偿程度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如果此时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一部分糖耐量异常者有机会逆转为糖耐量正常;相反,如果不给予干预治疗,则将有大量的糖耐量异常人群在几年至十几年内进展为不可逆转的2型糖尿病,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3.1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首先在社区应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让

5、病人对糖耐量异常及2型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关键,以取得社区病人的长期配合。采用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治疗糖耐量异常,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发病率。3.1.1饮食干预治疗由于多数社区糖耐量异常患者伴有肥胖、血脂高,因此,饮食治疗应该是预防糖尿病的基本措施。了解社区患者的饮食结构,应控制每日进食总热量,保持热量摄取与消耗的平衡,严格控制高糖食物,饮食应遵循高纤维少盐,清淡等原则。3.1.2运动干预治疗体力劳动者和非肥胖者比脑力劳动者和肥胖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低,规律持久的运动可减轻体重,增加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进行社区运动干预治疗时,应根据病

6、人工作性质及身体健康状况适当增加业余体育活动,i般应采取中度体力活动。一项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耐量异常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率降低43%〜58%[2],然而,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群胰岛素抵抗程度轻重的限制,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糖耐量异常患者,尤其是肥胖的糖耐量异常患者,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效果差,需要实行药物干预治疗。3.2药物干预治疗在非药物干预治疗的基础上,降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血脂以纠正胰岛素抵抗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干预治疗正在世界各国之中积极进行。3.2.1双肌类二甲双呱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已有40年历史,其作

7、用机制包括抑制糖异生和糖分解,以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此外,尚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独立作用),据此,Chiasson首先提出该药可用于IGT的治疗,潘长玉等⑶采用二甲双呱进行为期一年的随机干预治疗,初步治疗显示,治疗组糖尿病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对照组(21.12%),Scheen等对腹型肥胖的糖耐量减低患者进行了短期的二甲双肌干预治疗,结果显示迅速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提示二甲双呱更适用于肥胖和较年轻的IGT患者的治疗。3.2.2噬卩坐烷二酮类药物噬畔烷二酮类药物为高选择性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