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150例临床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150例临床分析

ID:31759741

大小:57.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小儿手足口病150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小儿手足口病150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小儿手足口病150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小儿手足口病150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儿手足口病150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手足口病150例临床分析周友根(耒阳市人民医院急诊儿科421800)【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9-0073-02【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5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50例患儿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经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后痊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及时、早期治疗,可以防止严重并发症和传播流行。【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特征诊治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

2、HFMD)是以口腔炎及手足等处皮疹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1]。个别地方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少数患儿死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共150例,其中男性88例(58.67%),女性62例(41.33%),男:女=1.4:1,最大10岁(120个月),最小3个月,平均年龄29个月,1~3岁139例(92.67%)0幼儿园托管130例(86.67%),

3、其余为散居儿童。发病季节以夏、秋季多见,7〜8月达到顶峰。1.2临床表现1.2.1发热发热125例(83.3%),体温37.5°C-39.5°C,其中<38°C74例(49.33%),38・39°C35例(23.33%),>39°C16例(10.67%);发热多在病程的第1-3天出现,热程3天以下29例(19.33%),3-6d天101例(67.33%),6-9天20例(13.33%);无固定热型,可伴有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热的当天一直到第3天皮肤逐渐出现皮疹。122皮疹为本病的突出表现,142例(94.

4、7%)患儿出现皮疹,皮疹分布于手掌、足底、指趾的屈面等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128例(85.33%)患儿出诊顺序先自手足后臀部,22例(14.67%)患儿臀部先出疹,≤2.5岁的患儿皮疹多发生在臀部和膝部;皮疹初为圆形或卵圆形红斑或斑丘疹,24小吋后转为深在性小水疱,直径3〜5mm,疱液清澈透明,疱壁不易破裂,周围绕以红晕;绝大部分病例皮疹数量在20个以内,个别病例数量在数十个;皮疹约在2天内出齐,7天左右消退,皮疹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及疤痕。1.2.3口腔表现口腔斑疹、丘疱疹118例(78.7%),几乎与皮疹同吋岀现,

5、病变主要分布在颊黏膜,软、硬腭,舌面及齿龈唇内面,其中以颊黏膜、软腭最多见。数量为数个或者十多个之多,形态多为粟粒大小,鲜红色或玫瑰红色斑疹、丘疱疹,破溃后形成l-5mm大小灰白色的浅表溃疡,部分融合成片,周围有红晕,溃疡所致疼痛明显,7天左右口腔黏膜溃疡恢复正常。1.3并发症合并肺部感染94例(62.67%),急性扁桃体炎32例(21.33%),肠炎4例(2.67%)。1.4辅助检查129例白细胞正常(86%),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升高83例(55.33%),11例白细胞降低(7.33%),10例白细胞升高(6.67%)

6、,胸片见肺纹理增多、紊乱89例(59.33%)o20例患儿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和脑电图,结果正常。1.5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住院隔离治疗,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5mg/(kg·d),同吋可联合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血WBC明显增高伴有支气管感染者,适当使用抗生素,食欲欠佳或不愿进食者予以静脉补液、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口腔疱疹及口腔溃疡者加生理盐水清洗口腔和口腔炎喷雾剂,口腔疱疹较重不能进食者,注意补充热量及电解质。皮肤有疱疹者可局部涂阿昔洛韦软膏。2结果148例患儿经治疗4〜7d,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口腔溃

7、疡愈合,精神正常,预后良好,均在7d内痊愈,只有2例治疗达10d后痊愈,均未出现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3讨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不痛、不痒、不留疤痕之斑丘疹、疱疹为特征,同时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口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本病病原体有柯萨奇病毒(Coxvirus)A组、埃可病壽(ECHO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I6型最为常见[2]。人是肠道病毒惟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粪■口

8、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泡疹液而感染。本病的传染性强,短时间内可在学校和幼儿园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引起大流行[3],本研究显示有86.67%发生在儿童聚集的幼儿园。提示儿童之间容易相互感染而引起流行性传播,学校和幼儿园应重视预防本病的传播。由于HFMD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个别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