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究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究

ID:31774411

大小:64.2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8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究_第1页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究_第2页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究_第3页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究_第4页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究摘要:区域企业集群发展趋势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迫切需要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对接高校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的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发现,该模式具有群对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面协同合作三方面特征。企业集群理论、学科专业群理论、'‘三螺旋”理论是其理论基础。实践证明,该模式的运行关键是在制度、经费、实践教学、教师激励、学生激励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关键词: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群;区域企业集群;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一、区域企业集群发展趋势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战《教育部财政部关

2、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将专业综合改革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深化工程(征求意见稿)》把专业群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校专业群,推动相近专业间联合,共享优质资源,形成集群合力”。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多样的特点,恰恰使学校学科专业的集群发展成为可能。同时,近年来,大学适龄入学人口数字不断下降,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出于效益、质量和特色凝练等方面考虑,也需要促进学科专业群建设,提升其与区域典型企业集群的合作能力,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支撑。在这种背景

3、下,高校过去遵循的与企业“点对点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和高校发展需要,不能满足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表现出比较强的局限性。主要是缺乏战略层面的合作内容,产学研各方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不能较好产生协同倍增效应,不能满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期深入开展,不利于学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迫切需要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对接高校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的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二、"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北京联合大学作为首都最大的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立足自身特点和办学定位,依托北京市典型行业

4、、典型区域的企业集群,改变过去高校与企业间“点对点”或是“点面式”相对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特点,发挥其学科专业综合的优势,集成整合髙校资源,探索凝练形成了'‘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将产学研合作教育上升到学校学科专业群和企业集群直接对接的高度,开展“政产学研用”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在实现育人功能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学校自身发展。本模式适用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或以学科专业群建设为导向、专业之间交叉融合的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产业方适用于企业集群特点明显的

5、区域,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为支持,面向科技产业园区、高新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等。“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和特点,优化整合校内专业结构和专业群,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企业集群方式,联合企业集群地的政府、行业、企业,实施全方位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北京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并为首都企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持。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学校的育人功能和社会责任。这种新模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群对群”,即改变以往点对点(即专业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以学校学科专业群为对象,面对相关区域企业集群(多个产

6、业、多个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二是"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即在该模式下,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多方参与、互相协调、优势互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建立多方位的合作机制。三是'‘全面协同合作”,一方面指产学研合作主体从单个专业或单个学院合作提升到学校,通过跨专业、跨学院的学科专业群层面与相关区域产业结构布局对接;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介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即全程介入式培养。“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

7、企业集群理论。企业集群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因相互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1]。这些产业通过相互溢出效应,使技术、信息、人才、政策以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充分共享,聚集于该区域的企业因此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进而大大提高整个产业群的竞争力[2]。(2)学科专业群理论。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髙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3]。企业集群呼唤学科集群与之相配合,学科集群

8、则必须为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3)“三螺旋”理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纽约州立大学HenryEtzkowitz教授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科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