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访视对糖尿病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家庭访视对糖尿病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ID:31792929

大小:57.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家庭访视对糖尿病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_第1页
家庭访视对糖尿病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_第2页
家庭访视对糖尿病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_第3页
家庭访视对糖尿病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家庭访视对糖尿病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庭访视对糖尿病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四川南充637000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儿进行家庭访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方法将74例符合标准的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人,观察组采用家庭访视进性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模式,6个月后两组在血液牛化指标方面进行检测比较;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儿在服药依从性方面进行评价。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在血液牛化指标控制、服药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家庭随访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牛活质量和心理

2、状况。关键词:家庭访视;儿童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小儿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致使血糖增高、尿糖增加的一种病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牛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糖尿病亦有逐年增高的趋势。98%儿童糖尿病属于胰岛素依赖型(IDDM)⑴,即I型糖尿病。糖尿病是终身性的疾病,需要接受终身治疗,患者的良好自我管理与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家庭访视作为慢性病的防控手段之一,被认为是控制慢性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木研究通过对糖尿病儿童进行家庭访视,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控制疾病的发

3、展。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筛选从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科确诊的74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5・12岁;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5・12岁。纳入标准:?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年龄为5J2岁;?糖尿病病史至少1年,病情稳定;④父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⑤愿意配合木次研究;⑥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有精神疾病史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4、比性。1.2研究方法1.2.1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接受药物控制、糖尿病监测、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心理干预等常规健康指导。对照组:患儿岀院后采用电话回访、定期复诊等形式进性健康管理。1.2.2观察组采用家庭随访方式进性健康管理,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1.2.2.1建立患儿健康管理档案:患儿在入院时由小组成员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基本内容为:患儿姓名、性别、年龄、病史、诊断、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父母一般情况等。除此之外还要记录住院期间相关内容: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病情发展、健康指导。1.2.2.2岀院当天研究小组成员对患儿及家

5、属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岀院后定期家庭随访:①研究小组成员定期进行电话访问②定期进行健康教育③建立QQ群和微信平台,对患儿及家属的提问进行解答及个性化指导。④每月一次家访。1.2.2.3家庭健康管理模式内容包括:合理饮食及运动、用药指导、血糖监测等。合理饮食:家长要严格控制患儿饮食,食物的能量要适合患儿的年龄、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的需要,。运动锻炼:要告知患儿及家长运动锻炼的重要性,运动要循序渐进,切忌骤然提高运动量,以免发生晕倒等情况。用药指导:正确使用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3],家长要熟悉胰岛素的使用及注意事

6、项,不可随意增减剂量。血糖监测:重视血糖的监测,可每周2次,测量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预防感染和并发症:患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皮肤破损,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心理指导:热情关心患儿,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提供长期的心理支持,指导家长避免过度溺爱或干涉患儿的行为,应帮助患儿逐渐学会自我管理,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1.3评价工具及指标1.3.1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未按吋服药、漏服药、自行加减药、自行停药、拒绝服药5个问题进行评价。每个问题答案为是与否:有5个问题答案为否,为完全依从;有3・4个

7、问题答案为否,为部分依从;有1・2个问题答案为否,为少数依从;0个答案为否,为完全不依从。1.3.2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液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2±s标准差表示,t检验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服药依从性比较两组患儿观察吋间均为6个月,观察组患儿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26个月前后

8、血液生化指标比较6个月前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P>;0.05,无差异性;6个月后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5o表2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比较注:每组自身前后比较P<0.05o3讨论糖尿病患儿在住院期间由于医护人员的监管,其治疗依从性较高,而出院后治疗依从性逐渐降低,由于小儿本身年龄特点,要维持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