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ID:31905710

大小:4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2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第1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第2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第3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第4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除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掌握《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2、难点: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中心观点;掌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

2、义实践观去分析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及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基本观点;领会“新唯物主义”到底“新”在何处;自觉地学会运用实践观点去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探究启发式原则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原则。[教学方式]整体逻辑梳理与个别难句、重点段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问题教学法。[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网络、多媒体教学与讲授法、复合教学法结合。[学时]8学时<学习指导>一、应知知识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3、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掌握《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二、知识、能力拓展方面1、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2、关注实践本体论、生活本体论的讨论与进展<背景链接>(一)篇名与出版情况简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写的。原题名为:关于费尔巴哈。原文写在1844~1847年的笔记中。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这篇手稿。恩格斯指

4、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件文件,是非常宝贵的。”他称这些笔记是“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88年,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出版时,将《提纲》的个别地方作了修改,以《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为标题,作为其著作的附录第一次予以发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俄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编者所加的。(二)写作背景1、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无

5、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新兴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真实反映自身利益的新的世界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当时支配和影响着工人阶级政治斗争运动的“理论”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如,当时代表着唯物主义哲学最高成就的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不仅是资产阶级世界观,而且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它从资产阶级的抽象的理性的人出发,撇开人的现实社会关系,抽象谈论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幸福与道德。费尔巴哈用一种美文学的风格抽象谈人“爱”。这种人本主义在工人中迅速传播,不仅不能指导工人阶

6、级的政治运动,而且它反而会消磨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与斗争意志。阻碍无产阶级运动。因此,要创立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新世界观(哲学)就必须首先批判资产阶级哲学,特别是要批判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哲学的错误,把支配和影响当时工人阶级政治运动中的各种错误思潮从工人运动中驱逐出去。马克思、恩格斯决定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制定他们自己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纲》就是为此而写的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2、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结果(1)思想转折点:“两个过渡”18

7、44年马克思已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世界观)、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政治)的过渡。思想发展上,正处于创立自己新世界观的前期。(2)创立新世界观的前提条件独立地创立新的世界观的科学体系,是在唯物主义已战胜唯心主义,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完成的。而对旧唯物主义的彻底改造,克服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的根本局限性,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找到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的理论上的“阿基米德点”—实践。1845年春,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布鲁塞尔会面,决定着手制定新的世界观的基本原理。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必须首先

8、具有全新的“实践”观。《前提》就是马克思对实践范畴、实践观的首次系统表述。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基本思想。<内容精析>一、中心思想《提纲》首次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范畴,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强调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并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相区别的根本点。实践观、实践性,才最终使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克服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缺限,从而完成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二、历史地位(一)理论意义《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