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音乐对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体感音乐对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ID:32284046

大小:2.04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02

体感音乐对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_第1页
体感音乐对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_第2页
体感音乐对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_第3页
体感音乐对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_第4页
体感音乐对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感音乐对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刘振寰张丽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桂城528200L出1958424@163.com[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聆听治疗、中医五行体感音乐治疗的三种不同治疗手段,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肌张力的变化,探讨中医五行音乐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探讨中医五行音乐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为指导中医五行体感音乐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一对照试验,将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聆听治疗组(常规治疗+聆

2、听中医角音)、体感音乐组(常规治疗+中医角音体感音乐)各30例,聆听组予中医角音聆听治疗,体感音乐组予中医角音体感音乐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0分钟/天,20天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评估患儿双下肢肌张力,测量患儿内收肌角度、双侧膪窝角度、足背屈角度,并计算CSS痉挛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结果常规治疗组、聆听组(常规治疗+聆听中医角音)、体感音乐组(常规治疗+中医角音体感音乐)各30例,三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治疗前双侧胭窝角、双侧足背屈角、内

3、收肌角、双侧肌张力、C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患儿双侧胭窝角、双侧足背屈角、内收肌角、双侧肌张力、C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聆听组患儿双侧胭窝角、双侧足背屈角、内收肌角、C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侧肌张力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体感音乐组内收肌角度和胭窝角度明显大于治疗前,治疗后足背屈角度均小于治疗前,其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治疗后肌张力均比治疗前改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综合痉挛量表

4、(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三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总分比质量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康复治疗前后三组患儿的痉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行体感音乐可以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三组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而短期康复治疗后常规治疗组、聆听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和三组患儿的痉挛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与患儿病情较重、治疗时间较短以及样本量较少等因素有关。[关键词]痉挛型脑性瘫痪;体感音乐:肌肉痉挛;肌张力1研究目的通过

5、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聆听治疗、中医五行体感音乐治疗的三种不同治疗手段,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肌张力的变化,探讨中医五行音乐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探讨中医五行音乐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指导临床康复措施的选择,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为指导中医五行体感音乐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28.2研究对象2.1研究对象的来源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门诊或病房治疗,并在调查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2。2脑性瘫痪的诊断及分型标准符合2006年

6、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制定的脑瘫定义: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2.2。l诊断标准:(1)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4)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2.2.2临床分型标准:(1)痉挛型(spastic):以锥体系统受损为主;(2)不随意运动型(dyskin

7、etic):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增多,表现为手足徐动(athetic),舞蹈样动作(choreic),肌张力不全(dystonic),震颤(tr鲫or)等;(3)强直型(rigid):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呈齿轮、铅管样持续性肌张力增高;(4)共济失调型(ataxia):以小脑受损为主;(5)肌张力低下型(hypotonic);(6)混合型(mixedtypes):同一患儿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2。2.3瘫痪部位分型标准:(1)单瘫:单个肢体受累;(2)双瘫: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3)三肢瘫:三个肢体

8、受累;(4)偏瘫:半侧肢体受累;(5)四肢瘫: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129.2.3辨证标准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GB/T16751.2一1997,结合导师组多年临床经验,儿童脑性瘫瘫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个证型:(1)肝肾阴虚证型: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