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水龙吟教案

2017-2018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水龙吟教案

ID:32745134

大小:77.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2017-2018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水龙吟教案_第1页
2017-2018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水龙吟教案_第2页
2017-2018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水龙吟教案_第3页
2017-2018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水龙吟教案_第4页
2017-2018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水龙吟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水龙吟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龙吟》教案教学目标: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2、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3、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苏轼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以读代讲品味词的意境学案导学课前准备课本学案课堂笔记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我所知道的苏轼及其诗歌”资料搜集,以诗词为证,说出“我所知道的苏轼”,经典名句要会背诵默

2、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平生!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欲把西湖比西子,I口书不厌百回读,天外黑风吹海立,水枕能令山俯仰,二、情景导入、淡装浓抹总相宜熟读深思了自知浙东飞雨过江來风船解与月徘徊展示目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诵读章质夫的“杨花词”,整体感知大意。词文: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

3、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杏,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Z《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本文是一首和词,仔细品评苏轼的这首词,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苏词有哪些新妙之处。1、初始文本,找学生读诗词解决字词障碍2、对比朗读,评析谁朗读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3、他们读得怎么样?应该是什

4、么样的感情?——低沉、凄凉,声调曲折有致4、再找一同学起來试读,注意把握词的情感。找同学评价,演示5、教师范读,找同学评价,共同修改。6、一起背诵,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岀词中的呆象。7、自读文本分析本文的意象描写,整体感知本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杨花一一似花非花,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随风万里写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作者借“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离愁。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为什么说“杨花〃"似花还似非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一一自由回答一一教师总结明确「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

5、像花乂毕竟不是花,所以就任凭她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她。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胡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彖反映事物。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z〃,匠心独运,以"抽彖〃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彖〃有"抽彖〃的妙用。2、为什么“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学生讨论一一自由回答一一教师总结因为她又“似花”,抛在家门口,弃在路旁边,所以杨花看似无情,仔细想来,却也有她的愁思。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

6、心绪,情思。点出了杨花看似无情,其实也是满怀愁思。3、结合下面六句分析为什么说杨花满怀愁思呢?学生讨论一一自由回答一一教师总结这六句有三层意思: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新生的柳叶;三是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杨花。作者大胆驰骋想彖,将抽彖“有思”杨花,化作了具体有生命的人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此处明写思妇而喑写杨花的“有思”。4、如何理解“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学生讨论一一自由

7、冋答一一教师总结此儿句写杨花的归宿。寻一寻杨花的遗踪,只见一池被打碎了的浮萍,原来在'三分春色'中,大部分杨花委于尘土,只有一小部分落入水中,其命运正与梦郎不得的思妇一样凄凉。二分尘土,与上片的“抛家傍路”相呼应;一分流水,与上文的“一池萍碎”相应。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与词人的满腔惜春Z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顶峰。5、“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在全文中的作用?学生讨论一一自由回答一一教师总结画龙点睛。情中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