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症患者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探究

网络成瘾症患者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探究

ID:32943221

大小:53.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7

网络成瘾症患者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探究_第1页
网络成瘾症患者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探究_第2页
网络成瘾症患者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网络成瘾症患者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成瘾症患者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探究【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网络成瘾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心理咨询科进行治疗的网络成瘾者(IAD)患者66名,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某电力公司职工66名,均为排除IAD疾病史的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网络成瘾症患者与健康者进行对比,社交能力有明显差异,容易产生焦虑、退缩、攻击等行为。结论网络成瘾症患者在社交方面有缺陷,且网络成瘾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

2、重要的影响。【关键词】网络成瘾;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研究网络成瘾症(IAD),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网络成瘾症的病因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明,经过我院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症患者与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心理咨询科进行治疗的网络成瘾者(IA

3、D)患者66例,其中男性患者36名,女性患者30例,初中21例,高中22例,本科16例,硕士7例,已婚47例,未婚19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某电力公司职工66名,其中男性35名,女性31例,初中25例,高中19例,本科13例,硕士9例,已婚54例,未婚12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均为排除IAD疾病史的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体重、文化程度等基本方面差异较小,具有明显的可比性。1.2评定方法对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问

4、卷调查,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防御方式问卷有88个条目,包括24种防御机制,结构为4个因子,分别为因子1-不成熟防御机制(F1):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和躯体化8项;因子2—成熟型防御机制(F2):升华、压抑、幽默3项;中间型防御机制(F3):反向形成、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消耗倾向和期望12项;掩饰因子(F4)o每个条目采用1-9级进行评分。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包括81个项目和2个附加题,包括父母养育方式6个: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

5、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偏爱被试。让网络成瘾症患者与健康者对幼年时父母的教养方式分别进行评定,按照从不、偶尔、经常、总量4个等级进行评分。所有测试统一进行笔试,如有不能理解的条目或句子,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回答,但研究者不得给出任何启示性暗不O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土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