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畸胎类肿瘤的ct影像诊断探析

纵隔畸胎类肿瘤的ct影像诊断探析

ID:32944744

大小:55.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纵隔畸胎类肿瘤的ct影像诊断探析_第1页
纵隔畸胎类肿瘤的ct影像诊断探析_第2页
纵隔畸胎类肿瘤的ct影像诊断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纵隔畸胎类肿瘤的ct影像诊断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纵隔畸胎类肿瘤的CT影像诊断探析冯燕(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435400)【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226-02【摘要】目的探讨采用CT影像诊断方法对于纵隔畸胎类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纵隔畸胎类肿瘤患者42例的的CT影像资料,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肿瘤均为单发肿块,囊性畸胎瘤25例,实性畸胎瘤17例,其中3例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证实为畸胎癌。采用CT影像诊断正确诊断37例,误诊5例。结论对于纵隔畸胎类肿瘤进行CT

2、影像诊断,一般通过平扫就能做出诊断,而进行增强扫描能够更好地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确定实性部分的范围,对于医生进行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纵隔畸胎类肿瘤CT影像诊断纵隔畸胎类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纵隔牛殖细胞肿瘤,在纵隔型肿瘤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1]。一般患者的肿瘤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存在,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很有可能当肿瘤破裂后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牛命。在进行治疗前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工作也十分重要,我院采用的临床、病理、影像的综合分析法对于病情进行分析,木文主要探讨CT影像诊断在对该类疾病在整个诊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

3、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为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纵隔畸胎类肿瘤患者42例,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7・56岁,平均25.4岁,42例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有9例患者出现反复发热情况,有8例患者无明显症状。1.2方法42例患者全部采用GEHispeedNxi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从胸廓开始到膈下水平结束,扫描层厚为3-10mmo对于其中37例要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对于其中一些出现疑似病灶的患者要进行局部放大扫描,以提高诊断准确性⑵。2结果所有患者的肿瘤均为单发肿块,主要CT影像表现如下。2.1囊性畸胎瘤25例(5

4、9.52%):呈类圆形,其中单囊型18例,双囊型7例,囊内13例出现脂肪,6例出现钙化现象。囊壁厚度为2.7-5.8mm,大部分囊壁是完整光滑的,仅有3例出现弧形钙化现象,增强扫描中囊壁出现轻度强化的现象。2.2实性畸胎瘤17例(40.48%):类圆型11例,不规则型6例,囊内也出现脂肪和钙化现象,CT值为・32〜224HU,增强扫描中囊壁出现轻度、中度强化的现象。其中有7例出现边缘不清的现象,3例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证实为畸胎癌。3讨论纵隔畸胎类肿瘤一般在人们出生时就已经存在,真正被发现要到青少年以后,所以我院患者年龄在7岁以上,当肿瘤较小吋,患者不存在显著不良反应,如果不进

5、行检查一般不会被发现[3]。但肿瘤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恶化,岀现发热和胸痛等比较严重的症状,到那时治疗起来就会比较困难。我院医生在采用CT影像诊断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注意要点:(1)畸胎类肿瘤多位于前中纵隔。(2)大部分肿瘤边缘呈光滑状,只有极少数肿瘤有分叶。(3)大部分肿瘤密度都比较均匀,一部分肿瘤边缘出现钙化现象[4]。囊性畸胎瘤在CT影像下的具体表现为囊状液性密度肿块影,大部分肿瘤密度较为均匀,进行测量的CT值接近于水,当患者肿瘤没有破损时,结构分界清晰,囊壁光滑,厚度为2.7-5.8mm,通过CT扫描人部分囊壁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实性畸胎瘤CT影像表现为大部分肿块

6、包膜比较完整,切面可以看到一些大小不等的囊腔和出血坏死的现象⑸。其中有3例恶性病例,形态呈不规则状,边界模糊不清,与周围脂肪之间已经没有间隙,呈浸润性生长。采用普通x线检查只可作为一种初步检查的方法,采用MRI检查虽然能将病变结构和周围组织的关系能够做出比较明确的反应,但当出现钙化、牙齿、骨骼等特意成分时就不能做出明确显示。而我院采用的CT影像诊断不仅能够病变结构和周围组织的关系能够做出比较明确的反应,还能对于病灶内不同密度的组织成分清处的显示,与以上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综上所述,对于纵隔畸胎类肿瘤进行CT影像诊断,一般通过平扫就能做出诊断,而进行增强扫描能够更好地了

7、解肿块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确定实性部分的范围,对于医生进行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参考文献[1]李輝强,陈纯烽,李益敏•纵隔囊性畸胎瘤破人心包并心包填塞I例卩]・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12):971.⑵龙晚生,董涌,赵汝庸•纵隔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其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9):635.[3]王耀程,魏经国,白建军,等.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X线及CT诊断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4):268-270.[4]郭彬,赵淮河,张开华,等•原发性纵隔肿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