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畸胎瘤的ct诊断

纵隔畸胎瘤的ct诊断

ID:33633042

大小:58.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纵隔畸胎瘤的ct诊断_第1页
纵隔畸胎瘤的ct诊断_第2页
纵隔畸胎瘤的ct诊断_第3页
纵隔畸胎瘤的ct诊断_第4页
资源描述:

《纵隔畸胎瘤的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纵隔畸胎瘤的CT诊断陈玲芝(温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放射科浙江义乌322000)【摘要】目的探讨纵隔畸胎瘤CT征象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方法从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纵隔畸胎瘤的85例病人中选择CT资料完整者63例,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基木CT均表现为孤立性前纵隔包块。其中囊性包块26例,均为成熟型,包括单房囊型13例,多房囊型7例,子■母囊型6例。囊实性包块29例,实性包块8例,均为不成熟型畸胎瘤。特殊CT征象包括:脂■液平面8例,脂密度子囊5例,水密度子囊3例。结论前纵隔的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内水样密度、脂质密度、软组织密度及不同形状的钙化并存或相互混杂

2、或(和)包块内含有骨块、牙齿,显示脂■液平面、脂密度子囊、水密度子囊对木病有特异性诊断意义。【关键词】纵隔肿瘤畸胎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008-02纵隔畸胎瘤CT表现常复杂多变,虽然多数病例可在术前根据CT表现作出正确诊断,但误诊率仍较高。木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5年间确诊的63例纵隔畸胎瘤的CT表现,旨在探讨其特殊CT征象的诊断价值与限度。1资料和方法从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5例畸胎瘤病人中选择CT检查资料完整者63例,男25例,女38例;年龄7〜6

3、2岁,平均27.2岁。38例以胸闷、胸痛或咳嗽为主诉就诊,25例因其他原因行常规胸部X线透视发现。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胸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用设备为PQ2000螺旋CT或GE多排CTo为确定纵隔畸胎瘤CT征象的诊断价值,从病理确诊并且在CT上表现为孤立性纵隔包块的其他纵隔肿瘤中随机选取63例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63例中包括畸胎瘤以外的牛殖细胞瘤5例,胸腺瘤16例,支气管囊肿口例,食管囊肿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7例,脂肪瘤4例,脂肪肉瘤3例,神经源性肿瘤13例,血管瘤2例。2结果2.1基本CT表现所有病例均显示不同形状的孤立性包块,其中46例呈类圆形,

4、偏于纵隔一侧;口例为不规则形;6例为哑铃形。横断面最人径5〜28cm,最大者几乎占满--侧胸腔。63例中57例包块位于前纵隔,其中前纵隔中部46例,下部7例,上部4例;包块位于后纵隔6例。2.1.1包块内部结构特点包块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囊性包块,26例,均为成熟型。包括单房囊型16例:囊内无间隔、实性成分或小囊,囊壁厚薄接近一致,约2〜3mm,其中4例囊壁钙化呈蛋壳状;多房囊型10例:囊内有厚薄不等的间隔;子■母囊型6例:大囊内有大小、数量不等的小囊(下称子囊),囊内容可为水样密度或脂质密度。②囊实性包块,29例,包块内囊、实性成分并存,以囊性成分

5、为主,其中25例为成熟型,4例为不成熟型。③实性包块,8例,以实性软组织成分为主,但多数密度不均,有小灶状囊变区,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不成熟型畸胎瘤。2.1.2包块密度除了13例单房型密度均匀外,其余50例密度不均。脂质密度、水样密度及软组织密度以不同比例相互混杂。35例包块内显示斑点状或斑块状钙化,3例含有不规则骨块,2例含牙齿。增强扫描包块内软组织成分、囊壁及囊间隔轻度强化,与不强化的囊内容形成明显对比。2.1.3包块边界52例边缘光滑,与邻近结构界线清楚。8例边缘模糊,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其中5例术前诊断为恶性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囊壁与周围

6、组织粘连,并有慢性炎症反应;3例肿瘤破入胸腔,其中2例继发肺脓肿。3例大部分边界清舱,仅有部分边界模糊,呈浸润性改变,术后病理证实为肿瘤恶变。2.2特殊CT征象①脂■液平面:6例,界面以上为脂质密度,CT值・70〜120Hu;界面以下为水样密度。变换体位扫描,界面发生相应变化。②脂密度子囊:5例,为边界明确的类圆形的脂质密度的囊状结构,游离于水样密度的母囊中,或位于瘤内其他成分中,作者称之为脂密度子囊。增强扫描子囊壁明显强化,显示更为清舱。③水密度子囊:3例,指位于母囊中的水样密度的大小不等的囊状结构,作者称之为水密度子囊。子囊较多时形似葡萄串。平

7、扫吋子囊壁不甚清楚,增强扫描由于子囊壁明显强化而清起显示。2.3与对照组CT表现对比分析结果63例纵隔畸胎瘤病人中有脂密度子囊、水密度子囊、液■液平面、脂■液平面、蛋壳状钙化、含有牙齿或骨骼CT表现者分别为5、3、4、6、4、5例,而对照组分别为0、0、2、0、2、0例。3讨论3.1纵隔畸胎瘤CT影像特点在CT图像上多数纵隔畸胎瘤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包块[1,2],只有13%表现为实性包块,90%位于前纵隔,73%位于前纵隔中部。与其他纵隔肿瘤相比,畸胎瘤最突出的特点是瘤灶内多种密度不同的组织成分互相混杂分布,通常包括水样成分、脂肪组织或液态脂质成分

8、、形态不同的钙化或骨化(斑点状、斑块状、蛋壳状、枝形骨或牙齿)以及形态、密度不同的软组织成分[1,3]o月旨■液平面也有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