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布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肌内效贴布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ID:32948768

大小:53.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肌内效贴布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肌内效贴布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肌内效贴布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肌内效贴布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肌内效贴布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肌内效贴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成肌内效贴+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4w后,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肢运动功能评分法)及疼痛度(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估,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VAS、FA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入选标准脑卒中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患者的

2、临床表现均符合肩手综合征I期评定标准[2],并排除其疼痛是由肩周炎、颈椎病等疾病引起。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可以配合治疗,依从性较好;③无认知障碍、失语症。1.3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的肌内效贴布+常规治疗方法,贴扎方法[3]:①在手指肿胀显处首先采用爪形贴布,手掌背屈位,贴扎起端从前臂无肿胀处,于手背部的淋巴走形,止于手指间隙。注意:不在贴布上施加任何拉力或仅施10%以下的拉力发出;腕部可加以I形贴布固定,限制腕部的过伸过屈;②肩部疼痛明显处采用肌内效布X形痛点贴扎;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肩关节半脱位应在②的基础上采用三角肌

3、肌肉促进的I形贴扎方法或者Y形贴扎方法(即“锚”靠近肌肉起点端,“尾”靠近肌肉止点端),同时采用I形贴扎方法固定肱骨头,防止肱骨头的前移。以上贴扎1次/I天,单次贴扎维持24h-48h,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①注意良肢位的摆放,避免过度牵拉关节,卧位:仰卧位时,患侧上肢外展、外旋,避免上肢受压;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掌心向上,腕关节轻度背伸;健侧卧位时,胸前放个软枕,患侧上肢放在上面。注意垫起手腕部,保持腕关节背伸;②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法:用直径约1-2mm的线从手指远端向近端快

4、速、有力地缠绕每一个手指至指根部。每个手指都缠绕后,最后缠手掌,缠到腕关节为止,再从远端一一解开绳子,每天反复进行;③冰水浸泡法:冰与水按2:1混合,同健手(或医生的手)共同浸入混合水中,并使整个手掌浸在水中,时间以健手能耐受为度,反复3-5次,每天做2-3次,两次浸泡之间有短暂的间隔。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治疗师完成,且不应用止痛类药物。1.4评定方法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上肢疼痛进行评估,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简化Fugl-Meyer(FMA)法。1.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成果使用S

5、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2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VAS、FA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