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诊断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诊断

ID:32975994

大小:57.0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诊断_第1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诊断_第2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诊断_第3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诊断_第4页
资源描述: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诊断梁晋社王鹏飞(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MR室048000)【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MR影像学特点,以便提高该病的诊断。方法木组16例均MR检查,病灶均分布腰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于1:160o结果1例外院误诊脊柱结核,木组16例入院确诊后,药物治疗后进行随访1〜2年,痊愈后无复发。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关键词】布氏菌病脊柱炎MR影像学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179-02布氏菌病(

2、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病常侵袭脊柱引起脊柱炎,后者在临床和影像检查方面与脊椎结核有许多相似的表现,很容易引起误诊。近年来,由于农村散养牛羊及涮羊肉增多,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发病率增高,认识它的影像学表现对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木院近5年收治的布氏杆菌性脊椎炎16例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般资料木组16例,势性15例,女性1例;年龄24〜65岁,平均38岁,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羊、牛接触史或涮牛羊肉史。14例为散养牛羊户,2例爱吃涮羊肉,发病部位均受累于腰椎,其

3、中L4发病率最高。木组16例均伴有间断性低热、乏力、盗汗、腰痛有时向下肢放射、肌肉痉挛、脊柱运动受限及四肢多关节疼痛等症状。1.2检查方法1.2.1影像学检查木组16例均行MRI检查,MR釆用飞利浦0.23T常导磁共振扫描仪,使用体部相控阵线圈,扫描序列包括矢状冠状横轴位T1WI和T2WI,部分矢状位采用压脂序列,层厚5mm,层间距5.5mm,矩阵256×256,视野320×320,所有病例都增强扫描,对比剂GD-DTPA按0・2mmol/kg给药。1.2.2实验室检查本组采用标准血清试管凝集法(SAT

4、),均阳性。2结果16例患者均行MR检查,14例椎间盘变窄,T1WI呈低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或高信号,13例椎体形态基本正常,3例轻度楔形变,16例椎体边缘不规则虫蚀样骨破坏,相邻两椎体内信号不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8例椎体缘增生明显,15例脊柱旁可见条状、梭形异常软组织信号,位于椎体前、两侧、椎体后方,T1低信号,T2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可见薄而不规则增强的脓肿壁和界限不清软组织异常信号,液化坏死区无强化,椎体后方脓肿压迫硬膜囊,所有病例脓肿范围局限,未见沿腰人肌向下明显流注现象,压脂像病灶累及的

5、椎体、间盘、附件及椎体周围软组织呈不均匀高信号。3讨论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国内多见于牧区,牛羊猪为主要传染源,病菌通过接触处的破损皮肤、粘膜或进食被污染的乳制品、肉类传播给人,人群对布氏杆菌普遍易感,由于职业关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来由于农村散养牛羊增多及不洁涮羊肉,发病率上升。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症状与体征有弛张热、多汗、乏力、关节痛、腰痛、肝脾淋巴结增大等,由于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主要表现为多发游走性大关节炎易误诊为风湿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以腰椎受累多见,出现持续性腰痛或下背痛,伴肌肉痉挛、局部

6、压痛、叩击痛,脊柱活动受限常处于固定位置,局部出现腰大肌脓肿或駛膜外脓肿,便膜外脓肿压迫脊髓引起截瘫,病变在脊柱不同部位表现相应神经根放射痛或脊髓压迫症状,临床上误诊为脊柱结核、椎间盘突出或化脓性脊柱炎,实验室检查血清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皮内试验阳性可帮助确诊及鉴别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表现为椎体边缘虫蚀样骨质破坏,椎体内T1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呈混杂高信号,椎体破坏周缘骨质硬化,一般无死骨,大部分椎间隙略变窄,间盘信号呈T1低信号,T2混杂高信号,本组16例有14例椎间隙变窄,椎体前方、两侧或后

7、方形成脓肿呈条状或梭形异常软组织信号,T1低信号,T2呈高信号或者高低混杂信号,椎体后方脓肿压迫硬膜囊致椎管狭窄。L4,5相邻的两椎体边缘T1呈均匀低信号,T2呈混杂高信号,椎体边缘骨赘形成,间盘信号呈T1低信号,T2混杂高信号,椎体左后方形成脓肿呈条状或梭形异常软组织信号,硬膜囊受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影像表现须与脊柱结核鉴别,两者共同特点:受累椎间隙变窄,椎体破坏可形成椎旁脓肿,特别是早期病灶很难鉴别,但两者间也有不同之处,脊柱结核以椎间盘及相邻的脊椎破坏为主,椎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常见受累椎体失去正常形态,脊柱成角后突,布

8、氏杆菌性脊柱炎引起的脊柱病变常见的是椎间盘破坏较轻,椎间隙变窄较轻,相邻的两椎体边缘骨质破坏,椎体形态正常或只有轻度楔形变,骨质破坏逐渐被致密而不规则新骨代替,骨质增生修复大于骨质破坏,椎体边缘产生大量骨赘及周围韧带钙化,由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没有脊椎结核骨质破坏明显,椎体周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