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影像研究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影像研究

ID:33854028

大小:68.7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影像研究_第1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影像研究_第2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影像研究_第3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影像研究_第4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影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影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影像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特征性影像改变,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CT、MRI资料。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好发于下腰椎椎体边缘,常侵犯2〜3个椎体,椎体破坏与骨质增生硬化同时存在,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周围有明显硬化带,反应性新生骨内又见新破坏灶,关节面增生硬化,椎间盘破坏轻,少数可见椎旁脓肿,但无流注现象。结论加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MRI特征的认识,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及早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脊柱炎;CT;MRI布氏杆菌

2、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具传染性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布氏杆菌侵及脊柱者占20%〜40%,虽然早期X线检查是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但有很大限制,且其重叠影较多,X线不具特征性,CT、MRI检查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可弥补其不足[2]。现对吉林省脑科医院近4年诊断的1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CT、MRI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CT、MRI特征性影像改变,进一步提髙对该病的认识能力,减少误诊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2011年1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1〜68岁,平均47

3、岁,均居住在农牧区,5例牧区农民、9例牧民、1例兽医,其中2例发病前处理过羊腹中死胎,13例有羊、牛饲养接触史。本组15例均有间断发热、乏力、多汗、食欲不振,腰痛以下腰痛为主。实验室检查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血沉增快14例,15例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1.2CT检查方法1.2.1CT检查方法使用日本东芝16排螺旋CT检查,采用螺距1.0,层厚2mm,重建间隔2mm,扫描结束后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多方位显示病灶及其周围结构。1.2.2MRII检查方法使用日本东芝1.5T超导核磁共振检查,使用体部线圈,采用SE及FSE序列,常规行矢状

4、位、轴位、冠状位扫描。2结果2.1病变部位15例布氏菌病脊柱炎中2个椎体受累13例,其中L4.L56例,L3.L44例,L2.L42例,L1、L31例,3个椎体受累2例,为L3〜L5椎体,本组以2个椎体受累最多,占86.6%(86.6/10)o1.2CT表现本组15例椎体骨质破坏呈不规则虫蚀状、刀锯样、小类圆形低密度灶,破坏灶周围有明显增生硬化,大多分布在椎体边缘,3例相邻椎体缘形成骨桥,11例邻近椎体密度增高,新生骨中又有新破坏灶形成。7例椎间隙变窄,椎间盘轻度破坏,CT表现为等密度影,对应关节面增生硬化。4例同时伴有不同程度椎小关节损害,CT表现为椎小关节间隙变窄,关

5、节面增生硬化,其内可见不规则虫蚀状骨质破坏。6例L4、L5椎体破坏平面的两侧腰大肌增宽,其内见脓肿形成,无流注现象。2例L3、L4椎体右前方破坏平面的见脓肿形成;1例L4〜L5前纵韧带见条形钙化。1.3MRII表现除CT表现特征外,可见骨周围软组织及骨髓内有异常信号,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软组织病变壁较厚,呈不规则强化,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3讨论布氏杆菌病系地方病,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有明确的家畜接触史或食用了病畜的乳汁或肉而致病,本病脊柱受累最常见,尤其是下腰椎,受累部位出现持续性或间断性腰痛及下背痛,腰肌痉挛,局部棘突有压痛及叩击痛,脊柱活动受

6、限,患者常处于被动固定姿势。但部分患者影像表现不典型,影像表现与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相似,很容易造成误诊。本组15例布氏菌病脊柱炎均有明确羊、牛接触史,其中1例因食用过病死的羊肉而致病。布氏杆菌补体结合试验或血清凝集试验阳性。1.1CT表现①椎体炎:椎体骨质破坏呈不规则虫蚀状、刀锯样、小类圆形低密度灶,破坏灶周围有明显增生硬化,大多分布椎体边缘,常侵犯2〜3个椎体,有的多个椎体发病或呈跳跃分布。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部分边缘形成骨桥。本组7例椎体破坏平面椎旁有脓肿形成,但未见脓肿流注现象。②椎间盘炎:表现为椎间盘密度增高,上下椎体缘骨质增生、硬化,附近韧带有钙化,本组2例椎

7、间隙变窄,椎间盘有钙化。③椎小关节炎:多发生于邻近病变椎体,稚间小关节面不规则,有虫蚀状缺损,关节间隙变窄,本组2例椎小关节间隙消失,形成骨性强直。④韧带钙化:多发生于下部腰椎,逐渐上行发展,前、后韧带可见游离细带样钙化及索条状钙化。1.2鉴别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主要与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相鉴别,因三者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均有发热乏力腰痛,影像学表现均有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等,极易发生误诊。1.2.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典型表现为波浪热,病灶分布以下腰段最多,常见椎体边缘多发不规则性骨质破坏,病灶周围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