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pdf

ID:53012290

大小:539.7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2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pdf_第1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pdf_第2页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06·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年6月第13卷第3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房殿记(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菏泽274900)[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I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CT及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8例中,1例单椎体受累,7例为2个相邻椎体受累,以I珥椎体感染机会最多见。CT表现:椎体骨质破坏多从边缘开始,表现为小类圆形或斑片状低密度灶。2例骨破坏早期病灶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6例慢性期病灶周围骨质广泛性增生硬化,5例出现典型的“花

2、边椎”.2例可见椎小关节破坏及棘突骨膜增生。MRI表现:6例椎体破坏区TlWI呈低、等信号,rII2WI呈等、高信号;2例椎体骨质破坏区TWI为低信号、TWI呈混杂信号改变;椎间盘破坏呈低信号,椎间隙变窄;6例椎旁脓肿TWI呈低信号,r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脓肿较局限,无钙化及流注趋势,其中3例并发椎管内硬膜外脓肿,脓肿壁厚薄不均,增强扫描骨质破坏区及脓肿壁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基本能明确诊断。[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脊柱炎;脊椎结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布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

3、传染检查采用GE光纤1.5TMRI扫描仪,常规SE及FSE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地区流行病。牧区发病率较序列行矢状面、横断面扫描;扫描参数:TWITR/TE高,随着内地养殖业的发展及城镇居民进食涮羊肉650ms/8.5ms,T2WITR/TE2300ms/104ms,层厚人数的增加,此病有从传统流行区向外扩散的趋势.4mm,层距O.4mm。4例行Gd—DTPA增强扫描。近几年鲁西南地区布氏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2结果易侵袭脊柱引起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脊柱结核有很多相2.1病变部位8例中,1例单椎体受累。余7例均似之处,易误诊误治,有学者[1报道该病

4、误诊为脊柱为2个相邻椎体受累;其中L5单椎体受累1例,L3~结核可达30.95%。随着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发病率增椎体受累2例,L4~椎体受累5例,以L4椎体受累最高,掌握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对早期多见。确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2012年2.2影像学表现本组8例共15个椎体受累,141月至2014年7月间经我院诊治的8例布氏杆菌性个椎体骨质破坏从边缘开始,CT表现为多发小类圆脊椎炎的I临床、影像资料,现报告如下。形或斑片样低密度灶,小部分病灶呈“虫蚀样”改变。2例早期骨质破坏区边缘无硬化带(图1),6例为慢1资料与方法.性期,可见病灶周围骨质广泛硬化,2例骨质破坏达

5、德1.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7例,女l例;年龄半个椎体,未见死骨,无椎体塌陷畸形,2例出现椎小25~51岁,平均37岁。患者均居住在农村,3例有养关节边缘毛糙及棘突边缘锯齿样骨膜增生,5例有殖牛、羊史,且均有为羊或牛接生经历;2例为屠宰专“花边椎”表现(图2),6例椎旁两侧腰大肌增宽、可业户。患者均因腰痛、乏力就诊:5例有间断发热,体见脓肿形成,其中3例并发椎管内硬膜外脓肿,脓肿温>38.5℃,伴多汗,应用抗生素后可退热,其中1内均无钙化.推压邻近腰大肌,与腰大肌界限较清例以睾丸肿痛首诊。8例血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均晰,范围不超过病变椎体长度,MPR图像上可见椎体呈阳性;5例血细菌培养

6、检出布氏杆菌。5例椎体破对称性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MRI示6例椎体破坏坏严重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病理示纤维组织增生、变区呈TWI低、等信号,112WI等、高信号;2例椎体骨性坏死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术后症状缓解:另3例质破坏区TWI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改变;病变行抗布氏菌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椎问盘破坏呈低信号改变.椎间隙变窄;6例椎旁脓1.2仪器与方法8例均行CT及MRI检查。CT检查肿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部分脓肿信号不均采用SiemensSomatomDefinitionAS64排CT扫描匀(图3,4)。增强扫描椎体破坏区及脓肿壁中度至明仪,扫描参数:120kV,3

7、50mA,螺距0.8,层厚0.74mm,显强化。重建层厚0.75mm,重建间隔0.4mm。行MPR。MRI2.3病理结果本组中5例行手术治疗,术中破坏区均见炎性肉芽组织形成,清除炎性肉芽组织送检,DOI:10.3969/j.issn.1672-0512.2015.03.026病理检查可见病变区组织细胞增生、增殖性结节及·308·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ol5年6月第13卷第3期膜改变。椎体骨膜骨化,骨质增生,表现为椎体边缘表现多为2个或2个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