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佛学思想蠡探

慧远佛学思想蠡探

ID:32978354

大小:62.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慧远佛学思想蠡探_第1页
慧远佛学思想蠡探_第2页
慧远佛学思想蠡探_第3页
慧远佛学思想蠡探_第4页
慧远佛学思想蠡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慧远佛学思想蠡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慧远佛学思想蠡探韩国良摘要:作为道安之后本无宗的最主要的传人,慧远大大丰富和改造了乃师的思想。他的道体论,也即法性论,与大乘中观学派的道体论已毫无二致。他的神不灭论从心神论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心神的存在,以及万法与心神的关系,并把它与成佛的佛性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我国传统的心神论与佛性论的结合,不仅揭示了众生轮回的心体依据,而且也解释了人们的得以成佛何以成为可能。尽管他并没有直接提出“人人皆有佛性”的说法,而实际上竺道生的“阐提成佛”说在他的佛学思想中已经是呼之欲出了。关键词:慧远;佛学;神不灭论;法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慧远,据《高僧传》载,本

2、姓贾,释道安门下最有名的弟子,后栖庐山,高尚其事,影不出山,深得当吋文人名士、高门权贵,乃至东晋皇帝的崇仰⑴叱卜纱,无论在人格建构与佛学思想上都对当吋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道安Z后本无宗的最主要的传人,慧远大大丰富和改造了乃师的思想,以自己突出的贡献,得以在东晋后期与僧肇、道生鼎足而三。他的神不灭论不仅揭示了众生轮回的心体依据,而且也解释了人们的得以成佛如何成为可能。尽管慧远并没有直接提出人人皆有佛性的说法,但实际上他是具有这一观念的。十分明显,慧远的思想已经远不是道安所能范围得住的。一、对慧远道体论思想的简单分析和支遁、僧肇一样,慧远的心体论也是以他的

3、道体论思想为基础的,因此在具体探析他的心体论之前,对他的道体论思想首先加以梳理也是很必要的。慧达《肇论疏》引慧远《本无义》云:“因缘之所有者,本无之所无。本无之所无者,谓之本无。本无与法性,同实而异名也。”⑵映6)这段话的意思是因缘合和而成的东西,正是“本无”Z“无”所要“无”的东西。因为是“本无”之“无”所要“无”的东西,所以我们才称之为“本无”。“本无”与“法性”,也即“性空”,英实说的完全是同一个意思。如果只从字面来看,似乎慧远与道安在道体论上并无不同,而实际上慧远的“本无”已经不再像道安那样悬置在万有之前了。因为万物乃因缘合和而成,本性即空,所以称"本

4、无”,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以慧远才称“本无与法性,同实而异名”。其《大智度论抄序》说:“无性之性,谓之法性。法性无性,因缘以之生。生缘无自相,虽有而常无;常无非绝有,犹火传而不息。夫然,则法无异趣,始末沦庞,毕竟同争(净)。”⑶⑴吶所谓“毕竟同争(净)”,正是“本无”的意思。这是慧远与道安在道体论上的第一个差别。慧远与道安在道体论上的第二个差别是:道安只强调了万物非有的一面,而对其非无的一面则并无涉及。尽管道安可能并不认为“非有”就是等于零,但他对此不加强调,显然有失辩证。慧远则不同,如上所引“常无非绝有,犹火传而不息”,可谓说的正是非有非无的意思。又英《庐

5、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云:“起不以生,灭不以尽,虽往复无际,而未始出于如。故曰:色不离如,如不离色。色则是如,如则是色。”⑷血⑸对此讲的可谓尤为清楚。二、慧远的心体论及与道体论的关系弄清了慧远的道体论思想,接下来我们再看他的心体论。大乘有宗的般若妙心,佛教学者有时称之为心,有吋称之为神,有吋称之为智。这一点在僧肇那里就已露端倪,如其《般若无知论》云:“是以圣人焜其心而实其照,终日知而未尝知也”、“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⑸⑴圖。到了慧远表现的更为突出,英《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五》说:“夫神者何也?精极而为灵者也。精极则非卦象之所图

6、,故圣人以妙物而为言。虽有上智,犹不能定其体状,穷英幽致。”又云:“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而行。感物而菲物,……假数而非数。”⑹阿又《大智度论抄序》:“法无异趣,始末沦冷,毕竟同争(净),有无交归矣。故游其樊者,心不待虑,智无所缘,不灭相而寂,不修定而闲,非神遇以期通焉。”Eg鋤由这些论述不难看出,慧远所谓的般若妙心也至少具有以下两个特征:其一,超越形色,不可拟议。所谓“精极则非卦象之所图,故圣人以妙物而为言。虽有上智,犹不能定其体状,穷其幽致”、“妙尽无名”、“感物而非物”、“假数而非数”,正是此意。所谓“精极而为灵”,即其精至极,故为灵

7、物。与“故圣人以妙物而为言”之“妙物”乃是完全同意的。其二,般若妙心虽然对外物有所应对,但却并不执着于物。具体来说,“感物而动,假数而行”、“不灭相而寂,不修定而闲”,讲的即是它的无而能应。“圆应无生”、“心不待虑,智无所缘”、“非神遇以期通”,所指则是它的应而无著,无所攀缘,妙用无穷。“灭相”即无视假有的存在。“修定”即逃避对假有的应接。“圆应”即无所不应。“无生”、“不待虑”、“无所缘”、“不神遇”,即神无所住,无所较计,虽应无著,块然恒寂。英《庐山111修行方便禅经统序》说“照不离寂,寂不离照”[71(P34“静无遗照,动不离寂”⑺阿5),对此阐述的可

8、谓更为明晰。人的般若妙心,也即心神,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