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胺对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消化功能、免疫力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

组织胺对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消化功能、免疫力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

ID:33150401

大小:16.10 MB

页数:153页

时间:2019-02-21

组织胺对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消化功能、免疫力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_第1页
组织胺对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消化功能、免疫力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_第2页
组织胺对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消化功能、免疫力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_第3页
组织胺对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消化功能、免疫力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_第4页
组织胺对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消化功能、免疫力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胺对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消化功能、免疫力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64研究生学号:D090101011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组织胺对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消化功题目:能、免疫力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Effectofhistamineonthedigestivefunction,immuneandovarian英文题目:developmentofNeomysisandEriocheirsinensis专业:水产养殖研究方向:甲壳动物营养繁殖以及生理姓名:赵柳兰指导教师:成永旭杨筱珍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日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

2、职称备注陈立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席张根玉上海水产所研究员委员李家乐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委员施志仪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委员刘其根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委员委员委员汪桂玲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秘书答辩地点军工路第二会议室答辩日期2012.6.3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

3、,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

4、论文组织胺对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消化功能、免疫力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摘要中华绒螯蟹在养殖的过程中,鱼粉和冰鲜野杂鱼常常被作为饲料原料或直接投喂,由于在鱼粉的制备工艺或者野杂鱼的运输、储存不当等原因,往往会导致饲料或者野杂鱼的变质、腐败,产生大量的生物胺。而组织胺作为毒性(scombroidpoisoning)最大的一种生物胺,常被作为检测鱼粉质量以及野杂鱼的新鲜度的一个标准,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检测指标。目前已经有研究发现摄食组织胺饲料能够影响甲壳动物的生长,存活以及性成熟,而消化、免疫以及性腺的发育是

5、维持其正常的生长所必须的基础。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组织胺能够引起鱼以及家禽胃肠道疾病,而有关组织胺对甲壳动物消化功能的影响未见报道。日本和黑褐新糠虾常常作为毒性监测的良好模式生物,而中华绒螯蟹存在生长周期长以及采样的局限性,所以本文通过研究组织胺对日本新糠虾消化、免疫以及卵巢发育影响进行方法的探索,继而为组织胺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这些生理功能提供具体依据,也是首次探索组织胺影响甲壳动物消化、免疫以及卵巢发育的机理,也为冰鲜野杂鱼的投喂提供科学的指导。(1)消化道和肝胰腺是甲壳动物主要的消化器官,消化组织结

6、构的完整以及消化酶的正常分泌是维持消化功能的关键。通过投喂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不同浓度的组织胺饲料(1000,2000和4000mg/kg组织胺)17d和28d,对消化道和肝胰腺组织结构的组织学分析以及消化酶测定,结果表明:a.1000mg/kg组织胺均能够导致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上皮细胞严重的脱落、破损甚至基膜分离;4000mg/kg能够引起其B-cell显著增多以及管壁变薄,并且2000mg/kg组织胺能够引起中华绒螯蟹肝胰腺F-cell和内腔上皮细胞凸起的增多;b.而对消化道的组织切片发现,

7、组织胺能够导致新糠虾中肠上皮细胞排列稀疏,破损甚至脱落,其中1000mg/kg浓度组尤为显著;而4000mg/kg的组织胺能够引起后肠的管壁变薄以及膜分离;对中华绒螯蟹的中肠以及后肠未见类似影响,但是能够引起其肠球中部嗜碱性细胞以及相连的网状组织中的嗜伊红细胞的变化,其中1000mg/kg能够减少其肠球中嗜碱性细胞和网状组织中嗜伊红细胞,而2000和4000mg/kg的组织胺能分别增加其网状组织中的嗜伊红细胞和肠球中的嗜碱性细胞,组织胺对其后肠结缔组织中嗜伊红细胞以及嵴也有影响,1000mg/kgI

8、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嗜伊红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未见差异,但是能够引起皱襞粘膜层中的嗜伊红物质的增加,而2000和4000mg/kg组的嗜伊红密度降低。c.对肠球以及后肠的细胞增殖的免疫组化发现,组织胺能够引起肠球以及后肠嵴中细胞增殖阳性,其肠球中的阳性细胞的变化的规律与嗜碱性细胞规律一致,而嵴中的阳性则与其嗜伊红物质一致。而肥大细胞是组织胺释放的主要细胞,通过肥大细胞特异性染色(甲苯胺蓝以及阿尔新蓝-番红染色法)发现,其肠球中的嗜碱性细胞以及后肠结缔组织中的嗜伊红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