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系统实证与建模研究

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系统实证与建模研究

ID:33390093

大小:15.78 MB

页数:188页

时间:2019-02-25

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系统实证与建模研究_第1页
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系统实证与建模研究_第2页
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系统实证与建模研究_第3页
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系统实证与建模研究_第4页
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系统实证与建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系统实证与建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系统实证与建模研究姓名:刘旭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指导教师:张鹭鹭201205抗震救灾医疗后送实证与建模研究捅要生命救援是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医疗后送作为应急医学救援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伤病员的救治效果。2008年汶川地震是过去lO年中国际范围内发生的破坏性最强的灾害之一,2010玉树地震震区地处高原,是近年来救援难度最大的地震之一。通过汶川、玉树两次地震所积累的医疗后送经验、对后送规律的认识和后送能力的储备,应当固化为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知识遗产,为全人

2、类所共享。国际社会在应对地震导致的各种医学问题上已取得了许多显著进展。而抗震救灾医疗后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其宏观组织指挥,提高决策效率,以取得最佳的救援效果。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角度探讨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系统的结构与效率成为新兴热点问题。目前我国抗震救灾医疗后送仍然建立在传统战时医疗后送理论的基础上,依靠指挥者的经验判断进行决策,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基础性系统规律研究。因此,研究抗震救灾医疗后送复杂系统的特点与规律,创新抗震救灾医疗后送机制、提高抗震救灾医疗后送能力与指挥决策水平,对于提升抗震救灾医

3、学救援整体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课题是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理论研究》(09MA030)的深入,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严重战创伤救治组织与决策技术系统研究》(2009BA1878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地震应急医学救援多主体决策建模与效能评估研究》(71103194)的分课题,并受2011年度校博士创新基金军事类研究项目《地震伤病员医疗后送建模研究》资助。研究目的?本课题是在总课题研究理念指引下,针对抗震救灾应急医学救援循证决策的拓展研究。基于前期(1+n)医疗服务系统复

4、杂模型体系与大型决策支持平台,结合课题组汶川、玉树地震应急医学救援外部评估进展,借鉴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理论研究"成果,依据对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的大规模现场调研数据,运用复杂适应性系统(ComplexAdaptingSystem,CAS)理论、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SD)建模技术,进行系统的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理论研究,明确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的定位、特点、原则;通过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后送实证分析,获得医疗后送系统(MedicalEvacuationSystem,MES)结构框架、主

5、体行为特征与结构演化规律;进行抗震救灾MES的复杂性分析与问题诊断,抽象系统主体类别、属性,建立抗震救灾MES概念模型,确定系统内部因果反馈关系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主要回路,获得抗震救灾MES演化过程中主体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抗震救灾MES逻辑模型与SD模型,进行伤病员后送与救治效果与医疗后送资源利用效率的模拟,以及对医疗后送资源、伤病员后送决策值与组织指挥效率的政策干预实验,探讨抗震救灾MES动态行为特征和内部运行机制,发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现影响系统效率的问题根源,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能够辅

6、助抗震救灾应急医学救援战略决策,为抗震救灾医疗后送政策试验提供平台。研究资料:研究资料来源包括3部分。一是现场调研资料。包括课题组于2008年6月赴汶川进行汶川抗震救灾应急医学救援现场调研的资料,2010年4月、8月、12月分别赴玉树、国家卫生部、青海省卫生厅进行玉树抗震救灾应急医学救援现场调研资料。二是搜集整理的各类文件、报表、同志等。包括汶川抗震救灾应急医学救援相关文件资料;玉树地震紧急医学救援的相关文件、报表等资料。三是从各类期刊数据库检索的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的相关文献资料140余篇。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专家

7、访谈法、现场调研法、系统思考、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等。应用文献归纳分析方法,对抗震救灾医疗后送进行定性分析和理论研究,应用现场调研、文献归纳、统计学方法,进行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后送实证分析;应用文献法、现场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等方法进行抗震救灾医疗后送复杂性分析,进行抗震救灾MES结构性问题诊断:应用系统动力学的系统思考与系统分析、建模方法,对抗震救灾伤病员MES进行建模设计,筛选主回路与关键变量并进行量化,依次构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Vensim—DSS

8、软件进行抗震救灾伤病员医疗后送模拟与干预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本研究通过抗震救灾医疗后送理论研究,探讨了抗震救灾医疗后送在传统医疗后送理论基础上的定位转变、职能拓展、体系机制和特点原则;通过抗震救灾医疗后送实证分析,获得抗震救灾MES主体结构、行为特征与系统演化规律;通过构建抗震救灾MES动力学模型,为抗震救灾医疗后送政策实验提供工具方法;通过对抗震救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