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院门诊儿科用药分析

2015年我院门诊儿科用药分析

ID:33419206

大小:56.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2015年我院门诊儿科用药分析_第1页
2015年我院门诊儿科用药分析_第2页
2015年我院门诊儿科用药分析_第3页
2015年我院门诊儿科用药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5年我院门诊儿科用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我院门诊儿科用药分析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广东恩平529400作者简介:饶春浓1968年11月,木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门诊儿科用药的情况,为儿科用药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对2015年我院儿科门诊用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儿科用药的现状及特点。结果不合理用药的表现主要有用不当、用法用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等。结论我院儿科还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临床药师应加强指导与监督,提高用药质量,保证儿科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关键词】儿科用药,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分析【中图分类号】R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438-

2、01儿童为特殊人群,身体各项机能发育仍不成熟,比如神经神经系统、肝肾功能、内分泌系统等,生理与代谢过程仍处于快速变化阶段,对药物有特殊反应⑴。然而,医院处方中儿科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仍时有发牛。随着儿童用药安全问题的突出,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更多重视⑵。以下主要对我院2014-2015年儿科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抗菌药物。资料及方法1.1基木资料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15年的门诊处方2000张,分析用药的使用情况。1.2方法抽取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包括药物使用频率、常用药物及用药合理性等,了解儿科用药的情况。2.结果2.1儿科门诊给药途径构成及用量顺序2000张门诊处方中,120

3、0张静脉滴注,358张肌内注射,335张口服,72张雾化吸入,55张外用。结果如表1所示。2.4儿科门诊的不规范处方2000张处方中,共238张为不规范处方,约占11.90%。其中,M3张药品规格、剂量书写不规范,约占5.65%;56张无临床诊断,约占2.80%;46张处方修改未签字,约占2.30%;23张其他,约占1.15%o2.4儿科门诊的不合理用药表现2000张处方中,共212张处方用药不合理,约占10.60%。其中,81张用法、用量不合理,约占4.05%;35张无指征用药,约占1.75%;41张选药不当,约占2.05%;30张联合用药不合理,约占1.50%;22张用药途径不合

4、理,约占1.10%。3•讨论3.1我院2014-2015年儿科用药的总体情况分析本次抽查的2000张处方中,用药量最多的为呼吸系统类药物,其次是抗菌药物。其中,处方点评中的不合理用药主要以抗菌药物为主。3.2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从结果2.1中可看出,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其次是肌内注射,再次为口服。儿科感染性疾病多为呼吸道与消化道感染为主,特别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在儿科用药中,必须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首选口服的给药途径。对于重症感染,或者全身感染者,最初可采用静脉给药方式,待病情好转后及时转变为口服给药的方式。3.3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分析3.3.1用法用量不当青霉素类、大多数非

5、典型β■内酰胺类、典型头抱素类药物均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3]。这类药物的特点是无抗菌效应,血浆消除半衰期也较短,故需每日给药2〜3次才可维持血药浓度。本次调查发现,多为每日给药1次,无法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会产生耐药菌。因此,在儿科用药中,应严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抗菌药物,以保证抗菌药的效果。3.3.2选药不当在多数药品说明书中有明确规定:5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磷霉素钠⑷。儿童的肾脏组织发生仍不够完善,庆大霉索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易在体内蓄积,并引起听力下降或其他耳毒性反应。然而,在本次抽查的处方中,发现使用磷霉素钠。基于磷霉素钠对儿童的损伤较大,在儿科用药中必须做到谨慎应用

6、,避免造成医源性医疗纠纷。除此之外,选用药物起点高或越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也有发生,比如头砲哌酮他卩坐巴坦钠药物的应用。3.3.3无指征用药本次共发现35张处方为无指征用药。患儿体征、血常规及临床症状等检查显示,不存在抗菌药物用药指征,且无细菌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为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大多数为冠状病毒、流感病毒感染,如果未发生二重感染就没必要使用抗菌素。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必须有确切的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指导,避免出现耐药菌增多、二重感染、毒副反应增多等不良现象。3.3.4联用不当本次共30张显示抗菌药物联用不当。头抱菌素类与青霉素类均属于&

7、beta;■内酰胺类药物,会因为争夺相同的作用靶点而发生拮抗效果,进而加速细菌耐药性产生[5]。同吋,同瓶静脉滴注吋,会导致致敏物质增多,提高过敏反应发生率,故不宜联用。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联用时,应结合患者病情增加适量的硝基咪哩类,以更好地覆盖厌氧菌。待严垂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好转之后,再减少多联药物的使用。在联用抗菌药物吋,普遍采用2种药物联用,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用的情况,只是少数。儿童的身体机能并未完善,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尤其是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