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3单元第4课

必修1第3单元第4课

ID:33550196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必修1第3单元第4课_第1页
必修1第3单元第4课_第2页
必修1第3单元第4课_第3页
必修1第3单元第4课_第4页
资源描述:

《必修1第3单元第4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徽新星中学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三学科历史总计第课时课题 第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马永松参备人备课时间投放时间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根据地建设、中共“七大、解放区土地改革、七届二中全会难点:由民族革命向民主革命的转变教学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

2、和阐释的能力。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这首《保卫黄河》的歌曲,可能大家并不陌生。想当年中华儿女正是拌着这首歌曲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使红军适应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转变,给中国人民指出抗战胜利的明确方向,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下旬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

3、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会议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提问: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洛川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挺进敌后,开创抗日根据地,形成与正面战场相配合的敌后战场.用心 爱心 专心(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听!

4、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抗日的后方,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讲到此时可以《八路军前进曲》来进行一下情景再现)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对人民军队的壮大和抗日战争的进程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人民军队的壮大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长,抗击和牵制着大量日伪军,与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作战相呼应,使日军在占领武汉、广州后不能继续大规模进攻,其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了.2.《论持久战》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抗战阻止不住日军的疯狂进攻,节节败退,国民党内对抗战的前途出现了两种论调,即亲日派的"亡国论

5、"和亲英美派的"速胜论",前者会将抗日引向投降,后者则纯属幻想.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同时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必胜信心.3.根据地建设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百团大战后日本对敌后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配合日军"扫荡",动用几十万军队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根据地.根据地在1941年到1942年出现严重

6、困难的局面.提问:根据地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三三制"政权、减租减息土地的政策、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这些举措起到什么作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中共“七大”为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4—6月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问:主要内容是什么?(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了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在哪?(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1944年,敌后战场已经开始对日军局部反攻.在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形势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二、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1.

7、重庆谈判日本投降后,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和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一致渴望和平,反对内战,迫切要求重整家园,发展生产,安定生活.在国际上,一些国家也希望中国实现和平,国共和平解决矛盾.这样的民心和舆论.给予蒋介石很大的压力.但更重要的是,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还远在西南、西北等"大后方",军事态势还不利于立即发动内战.他们部署内战和运转兵力,需待时日,需要准备.于是.蒋介石集团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蒋介石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提问:蒋介石"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