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1高学敏主编

《中药学》1高学敏主编

ID:33616937

大小:6.15 MB

页数:424页

时间:2019-02-27

《中药学》1高学敏主编_第1页
《中药学》1高学敏主编_第2页
《中药学》1高学敏主编_第3页
《中药学》1高学敏主编_第4页
《中药学》1高学敏主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1高学敏主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学(高学敏)中药的炮制中药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等,是依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所采取的加工处理技术。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药物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又有多种炮制方法,同时有毒之晶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些药材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火候。陈嘉谟《本草蒙筌》谓:“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可见炮制是否得当对保证药效、用药安全、便于制剂和调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1节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中药炮制是随着

2、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随着火的发现、利用和医药知识的积累,一些制备熟食的知识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从而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除了用火炮生熟食外,人类还很早就发现了野果的自然发酵,而发明了谷物造酒,用酒治病或制造药酒来治病。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并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药物的炮制内容。随着药物品种的增多,用药经验的丰富,对疾病认识的日益提高,使人们有可能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多种药物组成复方,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推进了炮制的发展,并使其方法多样化。文字产生前,中药炮制技术只能是口耳相传,在实验中保存和发展。文字产生后,始得以

3、记录和流传。现今已知最早的医药文献中,即有中药炮制的有关记载。以后历代对炮制的技术、应用和理论方面都有不同的贡献和发展。先秦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治疗52种疾病的280首药方,所记述的药物炮制方法有挑拣、干燥、切制、渍、泡、炙、煅、熬、蒸、煮等。在《黄帝内经》中,记有炮制法“叹咀”和炮制品“治半夏”,而“燔制左角发”即为现在的血余炭.这些早期医药典籍中的记载,显示出辨证论治、随方组药、药物炮制的萌芽,反映了汉以前医药水平的概况。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一时期,中药炮制技术已有较大发展,炮制理论也开始形成。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典籍《神农本草经》,在序例

4、中概括叙述了当时应用炮制的原则,如在药用部位的选择方面有“药有……根、茎、花、实、草、石、骨、肉”的记载;在炮制去毒和改变药性方面有“药有……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此书出现的中药的炮制中药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等,是依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所采取的加工处理技术。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药物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又有多种炮制方法,同时有毒之晶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确保用

5、药安全。有些药材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火候。陈嘉谟《本草蒙筌》谓:“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可见炮制是否得当对保证药效、用药安全、便于制剂和调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1节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随着火的发现、利用和医药知识的积累,一些制备熟食的知识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从而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除了用火炮生熟食外,人类还很早就发现了野果的自然发酵,而发明了谷物造酒,用酒治病或制造药酒来治病。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并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药物的炮制内容。随着药

6、物品种的增多,用药经验的丰富,对疾病认识的日益提高,使人们有可能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多种药物组成复方,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推进了炮制的发展,并使其方法多样化。文字产生前,中药炮制技术只能是口耳相传,在实验中保存和发展。文字产生后,始得以记录和流传。现今已知最早的医药文献中,即有中药炮制的有关记载。以后历代对炮制的技术、应用和理论方面都有不同的贡献和发展。先秦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治疗52种疾病的280首药方,所记述的药物炮制方法有挑拣、干燥、切制、渍、泡、炙、煅、熬、蒸、煮等。在《黄帝内经》中,记有炮制法“叹咀”和炮制品“治半夏”,而“

7、燔制左角发”即为现在的血余炭.这些早期医药典籍中的记载,显示出辨证论治、随方组药、药物炮制的萌芽,反映了汉以前医药水平的概况。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一时期,中药炮制技术已有较大发展,炮制理论也开始形成。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典籍《神农本草经》,在序例中概括叙述了当时应用炮制的原则,如在药用部位的选择方面有“药有……根、茎、花、实、草、石、骨、肉”的记载;在炮制去毒和改变药性方面有“药有……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此书出现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