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4高学敏主编

《中药学》4高学敏主编

ID:33625080

大小:377.5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2-27

《中药学》4高学敏主编_第1页
《中药学》4高学敏主编_第2页
《中药学》4高学敏主编_第3页
《中药学》4高学敏主编_第4页
《中药学》4高学敏主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4高学敏主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血循行脉道,环周不休,荣养全身。凡各种原因导致出血,可造成阴血亏虚;并可因出血过多而造成机体衰弱;若大出血不止者,更会导致气随血脱而危及生命。所以,止血药物,不论在治疗—般出血证,还是创伤及战伤救护中,均具重要意义。止血药味多苦、涩,性有寒、温之别。主归心、肝二经,兼归肺,胃、大肠等经。均具有止血作用,因其性有寒、温、散、敛之异,分别具有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等功效。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内外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

2、、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病证。根据止血药的不同性能,可将其分成四类,分别用于不同的出血病证。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血热妄行,血色鲜红,并伴有烦躁、口渴、面赤、舌红、脉滑或数;收敛止血药主要用于出血不止,虚损不足、神疲乏力、舌淡脉细或外伤出血等;化瘀止血药既能化瘀,又能止血,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阻者,症见血色紫暗,或有瘀块,并伴有局部疼痛、痛处不移等症;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症见血色多淡、面色萎黄、舌淡、乏力、畏寒肢冷,脉细或迟等。止血药物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选择药性相宜的止血药

3、,并进行必要的配伍。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应选择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之晶;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应选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若虚寒性出血,应选温经止血、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之品;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则须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此外,古人尚有“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之说。故对便血、崩漏等症,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吐血、衄血之症,则应适当配伍降气之品。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往往可致凉遏恋邪留瘀之弊

4、,故出血兼有瘀血者,不可单独使用此类药物。止血药物,前人经验多炒炭后用。因炒炭后,其性变为苦、涩,可加强止血之效。但也有少数以生品止血效果更好者。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多数止血药物分别具有促进局部血管收缩,缩短凝血时间,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等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以促进出血部位的血液凝固.而达止血目的。部分药物还能增加血小板。个别药物分别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或抗疟。抗癌作用

5、,或止咳、平喘等作用。第1节凉血止血药本类药物药性甘苦寒凉,多数专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有止血之功.适用于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病证。出血病证,在临床上以属热者居多,故在止血药中,凉血止血之品数量也较多.而且应用也较广泛.本类药物虽有凉血作用,但清热作用不强,故应用凉血止血药时.往往与清热凉血药同用。若见血热夹瘀之出血,又宜配化瘀止血药同用,或少佐化瘀行气之品。急性出血较甚者,亦可配伍收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本类药物多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证,但其中部分药物,通过炮制或配伍,亦可应用。大蓟别

6、名]马蓟(《范汪方》),虎蓟(陶弘景),刺蓟,山牛蒂(日华子本草,),鸡项草(《本草图经》).鸡脚刺(《滇南本草》),野红花(《本草纲目》),恶鸡婆(《草木便方)),山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牛口刺(《浙江中药手册》),刺萝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土红花(《四川中药志》),老虎刺、刷把头(《广西中药志》),野刺菜(《药材学》)。[来源]大蓟,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蓟CirsiurnjapomcumDC.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如中南,西南,华南,华北等地.[采收炮制]

7、厘、秋季花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炮制时将原药的地上部分洗净,润软.切段,干燥后即为“大蓟草”。取原药的根洗净,润软.切薄片,干燥,即为“大蓟根”。取大蓟段或根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水少许,取出,晾干,即为‘大蓟炭”。[商品规格]商品不分等级.分大蓟草和大蓟根两种.大蓟根多销于南方各省,全草多销于北方。全草以色灰绿,无杂质者为佳,根以条粗壮、无须根、无芦头者为佳.[药性]苦,甘.凉.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应用]1.血热妄行,咯血吐衄

8、大蓟性凉,功能凉血止血.无论咯血、衄血,凡属血热妄行者,大蓟皆可应用。故《本草经疏,曰:“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证自愈矣。”大蓟用于止血,单昧即奏效,如《太平圣惠方》治心热吐血、口干;《普济方》治舌上出血不止;《本草汇言》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皆用鲜大蓟根或叶捣汁服用。《福建民间草药》则以其鲜根一两,配冰糖煎服,以治肺热咳血。亦可配伍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则其功更着.如《重订严氏济生方》大蓟汁饮,即用鲜大蓟汁配生地黄汁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