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6高学敏主编

《中药学》6高学敏主编

ID:33621621

大小:2.45 MB

页数:373页

时间:2019-02-27

《中药学》6高学敏主编_第1页
《中药学》6高学敏主编_第2页
《中药学》6高学敏主编_第3页
《中药学》6高学敏主编_第4页
《中药学》6高学敏主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6高学敏主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七章、补益药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消除虚证的药物,称为补益药,亦称补虚药或补养药。本类药物的作用大抵有二:一是补虚扶弱,二是扶正祛邪。补虚扶弱,主要用治久病,大病之后,正气虚弱的病证,以之辅助正气,改善虚弱的症状,促进机体恢复健康。、扶正祛邪,主要用于正虚邪实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未尽的病证,以之配合祛邪药,通过扶正祛邪而达到祛除病邪,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虚者补之,损者益之,扶正祛邪为指导本类药物的使用原则。所谓虚证,概括起来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大类。气虚与阳

2、虚表示机体活动能力减退,机体活动能力衰退,在临证中表现为“形不足”;血虚与阴虚表示机体精血津液的耗损,精血津液的亏损,在临证中表现为“精不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本类药物,既有甘温助阳之药,以温补形体之虚寒,又有甘寒滋润之物,能滋养津液之不足。总而言之,本类药物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亏损而治疗各种虚弱的病证。临证中根据各种药物的功效及其主治证候的不同,将其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临床应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选用恰当的补虚药。如气虚证用补气药,

3、阳虚证用补阳药,血虚证用补血药,阴虚证用补阴药。但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气、血、阴、阳是相互依存的,在生理状态下,气血阴阳能相互滋生,相互转化,在病理状态下,又能相互影响。所以单一虚证较为少见,两种、两种以上的虚证并见是十分普遍的。气虚与阳虚并见。在人体,气属于阳的范畴,气与阳都表示机体的活动能力。气虚渐重可导致阳虚;阳虚者,其气必虚。但气虚与阳虚又有所区别,所以用补气药治疗气虚证候时,当谨守病机,适时辅以助阳药,一旦气虚与阳虚二者并见,则宜补气药与助阳药并用。气虚与血虚互见。气血一体,相互转化。气虚则生化无力,能

4、引起血虚;“血为气之母”,血虚生化无源,无以化气,必然导致气虚。因气血能相互化生,故治疗血虚证在选用补血药的同时,常常配伍补气药,使“气旺生血”,以促进血液的生长;治疗气虚证每于使用补气药的同时,适当配伍补血药,使“血足气生”以达到增强补气的效果。气虚与阴虚互见。热为阳邪,既可伤阴,又可耗气,故热病后期多呈现气阴两虚;久病不愈,耗损气阴,亦可产生气阴两亏。补气药能益胃气而生津液,利于阴虚津亏的治疗,滋阴药能生津润燥,消除阴液亏损而利于机体活动能力的恢复,所以补气药与补阴药同用是治疗气阴两亏的良法。阴虚与阳虚互见。在

5、人体,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阳虚,温煦生化无力,可引起阴虚;而阴亏,滋养生化无源,无以化气,又可致阳虚。总之,阳虚或阴虚日久不愈,均可导致阴阳俱虚,这时用补阴药资化源,利于生阳;用助阳药补阳气,使气化旺盛,利于生阴,所以,滋阴药与助阳药并用,是消除阴阳俱虚证的最佳配伍。虚证常有兼证,在使用各类补虚药时,还要注意配伍它药。如阳虚生内寒,易招外寒侵袭,遇有阳虚而里寒盛者,当以补阳药与温里药同用,以补阳散寒;阴虚生内热,常见虚热缠绵,治疗时除选用补阴药外,又当配伍清虚热药,以滋阴降火;阴虚则阳亢,治疗时除使用滋阴药外,

6、又当配伍潜阳之品,以求壮水制火,滋阴潜阳;气虚运化无力,亦可产生气滞,此时当以补气为主,并适当配伍行气药,以补气行滞;血虚失眠健忘或神志不安,治疗除用养血之品外,又当配伍安神药,以养血安神定志。在邪气未除,正气已虚,或正气已虚,复感外邪时,皆当于补益药中适当配伍祛邪药,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补益药虽能增强体质,但若使用不当,往往有害无益。表邪未尽者,当先解表,原则上不宜使用补益药,以防“闭门留寇”。然邪气未尽,正气已虚时,则可在祛邪药中,适当配用补益药,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补气药与补阳药,多属温热之品,故阴虚有热

7、者当慎用;补气药味多甘,能壅滞中气,中焦满闷者,不宜服之;补血药与补阴药,性多粘滞,妨碍消化功能,湿浊中阻,腹胀便溏者不宜服之。对于久病沉疴,初有起色,胃气初复,虚不受补者,当以开胃和中为首要任务,兼以清淡平补之品缓缓调理,切忌大量峻补之品导致胃呆气滞,中焦痞满之患。补益药味厚者居多,制汤剂服用,宜文火久煎;若需久服,可制成蜜丸剂、膏滋剂或酒剂少量服用,以图持续和缓地发挥药效。服用补虚药,应注意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以保护脾胃,若虚不受补,则难以奏效。现代研究证明,补益药对人体有多方面的功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

8、.能增强机体各种免疫功能(1)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人参、黄芪、阿胶、灵芝等均有一定程度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党参、白术、枸杞、熟地等能对抗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人参、淫羊藿、刺五加等有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作用;黄芪可促进白细胞的干扰素诱生能力,抑制细胞核糖核酸(RNA)代谢。(2)影响特异性免疫功能:人参、黄芪、五味子可提高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率;以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