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朝海防思想

论清朝海防思想

ID:33643707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7

论清朝海防思想_第1页
论清朝海防思想_第2页
论清朝海防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清朝海防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清朝海防思想清代前期历朝统治者均重西北陆路边疆而轻视东南海疆。  以汉族为主的华夏民族产生以来,随着汉民族与周边少数褡宓某逋挥肴诤希灾性行模欢夏谙蚍⒄沟纳偈褡迨屏Γ肿匀恍纬梢恢窒喽苑獗盏娜宋牡乩砘肪场T谡庵炙胤獗盏牡乩砀窬种校О倌昀次鞅庇文撩褡逵胫性└褡逯涞那秩庞胝鞣ィ谑切纬闪死副叨嘣谖鞅钡拇持伪咚枷搿K淙磺逋醭持握吡厦晒磐豕渚疟呶沟兀谄淝炕晕鞅惫愦蟮厍行е卫砉讨校渲伪咧匦囊谰墒俏鞅备沟乇呓?BR>  “闭关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

2、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客观原因。  清朝历代君主与明中叶以后的历代统治者一样,都没有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他们在继承传统儒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同时,依然用传统的治边思想和治边政策去对付从海上来的西方殖民主义者。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    清代海疆政策就是清帝在上谕中反复强调的宁谧海疆,保卫海疆。封建

3、统治者既定和追求的目标,就是不断地开发海疆,发展海洋经济,通过海洋发展对外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以达到富国强兵、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闭关政策”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禁海”。    但是仍留有广州一带同外国通商,因此,要注意这里的“严格限制”不等于“绝对禁止”。      其实,从进入明朝开始,中国的海洋防务就开始停滞不前。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寸板不许下海”(《明史-朱纨传》),这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  洪武三年(1370),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明太祖实

4、录》)。  洪武七年(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  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  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洪武三十年(1397),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

5、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大明律》)。  明政府对参与买卖外国商品的居民也不放过,“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由于海禁

6、政策所实施的直接对象是臣民而不是海上反明势力,顾不仅不能成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区激化了一些矛盾。沿海地区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明太祖“严交通外藩之禁”,堵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诚如顾炎武所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滨海地区的居民采取了另外一种斗争的手段,逃亡、潜往海外。还有一些人干脆参加了民间的对外贸易活动。“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明大祖实录》)。“东南诸岛夷多我逃人佐寇”(《国榷》)。昌国县“民常从倭为寇”(《明太祖实录》)。但是至此为止中国人的海

7、洋观彻底的别明朝的统治阶级扼杀掉了,乃至于以后彪悍的满洲民族也没有能够在明朝留下的噩梦中逃脱。      清代基本继承了前几朝的传统的治边思想。    首先,继承了传统的大一统思想,主张以王道治国,以仁政平天下。如康熙皇帝曾谕大学士曰:“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矣,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清圣祖实录》)乾隆帝以自然界作比喻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并提出:“圣帝明王为治,莫不以礼为本,然后渐之以仁,摩之以义,和之以乐而天下化成。”(《乐善堂全集定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