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隐的伦理意蕴

亲亲相隐的伦理意蕴

ID:33774270

大小:3.09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3-01

亲亲相隐的伦理意蕴_第1页
亲亲相隐的伦理意蕴_第2页
亲亲相隐的伦理意蕴_第3页
亲亲相隐的伦理意蕴_第4页
亲亲相隐的伦理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亲亲相隐的伦理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亲亲相隐”是美德还是腐败?这一问题所引发的讨论和争鸣,涉及法学、经学、史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和学科,其内涵十分丰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关于“亲亲相隐”的问题,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产生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总的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这一问题的两次大争鸣。第一次大争鸣的研究成果大都收录在2004年底出版的《儒家伦理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一书中。第二次大争鸣的研究成果后来被收录在邓晓芒著的《儒家伦理新批判》和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两书中。秉承客观理性的学术态度,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

2、基础上对何为“亲亲相隐"进行自己的解读。我们认为,“亲亲相隐"既不是美德也不是腐败,而是在道德困境下一种自由选择的结果。这一问题,从共时性上说,体现的是“情”与“理”的冲突;从历时性上说,体现的则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只有在共时和历时的双向维度下,这一问题才能被准确定位,其本身蕴涵的张力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我们才可能真正理解其所体现的两难理论困境和现实意义。关键词:亲亲相隐,孟子论舜,美德,腐败,儒家伦理ABSTRACTTheissueof”QinQinXiangYin"(亲亲相隐)hasbeenwidelydebatedinthepastdecade.Somescholar

3、sclaimthattheactionsof”QinQinXiangYin”arecorruption,othersinsistthattheyarevirtues.Ibelievethattheactionsof”QinQinXiangYin”arebasedontherighttoremainsilentwhenweencounterunjustdoingswhichhavebeendonebyourrelatives.Andinthispaper,Ishallarguethattheactionsof”QinQinXiangYin¨isneithercorrupti

4、onnorvirtues.Theactionsof”QinQinXiangYin”canbeunderstood,onlywhentheyarelocatedonthecoordinatesystemofsynchronismanddiachronism.Synchronically,¨QinQinXiangYin”impliestheconflictbetweenemotionandreason;diachronically,”QinQinXiangYin”reflectstheclashbetweentraditionandmodernity.KEYWORDS:”Qi

5、nQinXiangYin¨,MengzionShun,virtues,corruption,ConfucianEthics目录一、引言⋯⋯⋯⋯⋯⋯⋯⋯⋯⋯⋯⋯⋯⋯⋯⋯⋯⋯..1二、研究综述⋯⋯⋯⋯⋯⋯⋯⋯⋯⋯⋯⋯⋯⋯⋯⋯⋯⋯2(一)第一次大争鸣(2000—2004)⋯⋯⋯⋯⋯⋯⋯⋯⋯⋯..4(1)关于“儒家伦理深度悖论说”和“儒家腐败说”的论战⋯⋯4(2)关于儒家伦理是普遍主义还是特殊主义、相对主义的论战⋯10(3)其他论说⋯⋯⋯⋯⋯⋯⋯⋯⋯⋯⋯⋯⋯⋯⋯13(二)第二次大争鸣(2007-2011)⋯⋯⋯⋯⋯⋯⋯⋯⋯⋯.15三、对已有研究成果之评估⋯⋯⋯⋯⋯⋯⋯⋯⋯⋯⋯⋯⋯

6、⋯19四、何为“亲亲相隐”⋯⋯⋯⋯⋯⋯⋯⋯⋯⋯⋯⋯⋯⋯⋯.20五、美德还是腐败⋯⋯⋯⋯⋯⋯⋯⋯⋯⋯⋯⋯⋯⋯⋯⋯..23六、情与理:自由选择⋯⋯⋯⋯⋯⋯⋯⋯⋯⋯⋯⋯⋯⋯⋯.24七、传统与现代⋯⋯⋯⋯⋯⋯⋯⋯⋯⋯⋯⋯⋯⋯⋯⋯⋯.28八、结语⋯⋯⋯⋯⋯⋯⋯⋯⋯⋯⋯⋯⋯⋯⋯⋯⋯⋯⋯.29参考文献⋯⋯⋯⋯⋯⋯⋯⋯⋯⋯⋯⋯⋯⋯⋯⋯⋯⋯⋯.31附录:关于“亲亲相隐”问题的哲学研究论著目录⋯⋯⋯⋯⋯⋯⋯.33致谢⋯⋯⋯⋯⋯⋯⋯⋯⋯⋯⋯⋯⋯⋯⋯⋯⋯⋯⋯⋯..37作者声明⋯⋯⋯⋯⋯⋯⋯⋯⋯⋯⋯⋯⋯⋯⋯⋯⋯⋯⋯.38“亲亲相隐"的伦理意蕴引言“亲亲相隐”的所引发的讨论和争鸣由来已久、聚讼纷纭,

7、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现实意义,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一问题最早源于孔子“父子相隐”的主张,并和“孟子论舜”的两则材料有密切联系。自《论语·子路》发其端,《孟子·尽心上》接其绪,《庄子·盗跖》、《韩非子·五蠹》、《吕氏春秋·当务》和《淮南子·汜论训》等皆有所论列:叶公语孔子日:“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日:“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桃应问日:“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贝U如之何?”孟子口:“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口:“夫舜恶得而禁之?大有所受之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