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隐论文

亲亲相隐论文

ID:43785686

大小:86.9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4

亲亲相隐论文_第1页
亲亲相隐论文_第2页
亲亲相隐论文_第3页
亲亲相隐论文_第4页
亲亲相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亲亲相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标题:论亲亲相隐的合理性陈鸿浦高子淇杨文武文清张俊董青青郭林陈小云徐仍韦福琼王弘刘洪霖苏祖昌社会工作11-1财政学11-1新闻11-1新闻11-1新闻11-1工商管理11-1工商管理11-1工商管理11-1工商管理11-1国际商法11-1统数・经基10-1金证11-1金证11-1指导老师:尹雯老师摘要:亲亲相隐在中国的历史状况,以及在现代世界各国对于亲亲相隐的态度,对我国法制建设的意义。关键字:亲亲相隐,指导思想,人性,法制建设。前世因缘“亲亲相隐”作为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法律的立法原则,是从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的,汉代初期将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理论依据,史称“春秋决狱”。后世

2、从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总结出“亲亲相隐”。大意是如果亲属之间有犯法的应当相互隐瞒,不检举不揭发亲属的犯罪事实,亦可不作证,如此可以减轻罪行,甚至可以免罪。反之,如果告发亲属的犯罪事实,告发之人就要受罚。本质上讲,允许“亲亲相隐”的存在是为了巩固封建伦理和家长制度,维护封建纲常名教。从历史上看,“亲亲相隐”有一个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儒家提出之后,秦代虽说是暴政时期,但它的为政,在一些方面仍然有孔孟思想的痕迹,《云梦睡虎地秦简•秦律》说:“自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勿听。而行告,告者罪。”西汉董仲舒继承孔孟儒学并创立了新儒学,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亲亲相隐”

3、开始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自今子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正式确立了“亲亲相隐”的司法原则,使该原则正式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从而开创了长达二千多年的“亲亲相隐”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宗法制法律传统所特有的一项制度。《唐律疏议•名例》卷六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外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唐律此条为《宋刑统》、《泰和律》(金)、《大明律九《大清律》等承袭,宋刑统各例律第六卷亦作了相类似的规定。《大明律》虽较唐律严苛,但同样规定了“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4、的法律原则。事实上中国历代法律不但鼓励相隐,更有甚者历代法律还规定司法官员若强迫血亲相证犯罪同样也是犯罪,清朝也地规定“子告父、若取告不实,子当处绞刑,若取告属实,子亦受杖一百,徒三年之刑”。中华民国《刑法》仍规定,藏匿犯罪的亲属可减轻处罚。:L978年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亲亲相隐原则作为意识形态下封建制度的糟粕被抛弃。总结古代定义需要指出的是“隐”在这里的意思并不是“沉默”,作为古代法律制度叙述的“亲亲相隐”,是指官府宽免对犯罪或犯罪人知情不报的亲属不举证行为。人人皆有怜爱和庇护自己亲属的倾向,但孔子主张和古代法典规定的“相隐”或“容隐”之“隐”,并无语言沉默之外的语义

5、;把儒家经典与古代法典之“相隐”或“容隐”释为一切庇护、保护亲属的行为,实则是对儒家经典中“隐”字的望文生义。“亲亲相隐”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亲属有罪的互相隐瞒,可减轻刑罚,告发的要受罚;二、十恶不赦的罪不适用,具体为谋反、谋大逆、谋叛、不睦、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历朝历代都秉持以孝治天下,这不仅是因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更重要的是“亲亲相隐”能够维系家庭和睦,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的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维系了家庭成员之间良好的关系,更是维系了社会的稳定,假使亲不亲,睦不睦,这将极大改变国家的家庭形态,也因此动摇社会稳定,造成社会的互不信任。放眼世界在欧美各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亲亲

6、相隐”的处理可以说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处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西方法律亦允许“亲亲相隐”的存在。在西方,古希腊的宗教和伦理就反对子告父罪,而在古罗马法中关于亲属相容隐规定则更多,甚至亲属之间相互告发会丧失继承权。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海洋法系的国家都坚持在人权的基础上规定:亲属之间对于亲属犯罪可以保持沉默,可以拒绝出庭作证,可以拒绝与司法机关合作,任何公共机关不得强制亲属在司法上保持合作,不得使用非法手段强迫亲属出庭指证。可以说基于人权做出这种规定虽不利于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和办案效率,但其在维系家庭和社会关系稳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司法机关不能因为办案难而要求立法机关制定违背人性的法律,法律在规范人们的

7、行为准则的同时不应忽略人性的存在,更不应以人的感情和社会稳定作为代价。否则,法律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法律的理性应建立在对人性的充分理解上,亲属之间的相互关怀是任何情况下也不能抹杀的天性。历史与现实建国以后,基于意识形态的政治斗争而否定了“亲亲相隐”存在的意义,亲属之间被迫互相检举揭发,还美其名曰:消灭国民党残余,净化阶级社会,维护国家安全。造成了整个社会人人自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生怕遭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