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设计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设计

ID:33778730

大小:115.0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28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设计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设计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设计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设计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等意志过程: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个性差异个性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二)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三)应用广泛、分支繁多的学科四、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人脑的机制(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

2、映观念性、主观性、能动性(三)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对实践活动起着支配、调节的作用五、心理学的研究的任务和意义六、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发展性、伦理性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或实验室条件下,直接系统的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观察行为的产生和变化,并将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二)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三)相关研究法研究者不操纵相关的变量,而是把心理现象各方面的特征记录下来,然后寻找那些特征之间存在的联系。(四)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处理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按内容可

3、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精彩文档实用标准(五)个案研究法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六)产品分析法也叫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活动的产品或作品进行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七)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两种不同方式:问卷法、访谈法第二章感知觉及其规律与应用一、感觉的定义及规律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绝对感受性:刚刚能

4、察觉出最小刺激强度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强度的感觉能力。人的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成(反比)。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成(反比)。2、感受性的变化规律(1)感受性与实践训练(2)感觉适应(3)感觉对比(4)联觉(5)感觉补偿(6)感觉后像二、知觉(一)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二)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1)对他人的知觉(2)人际

5、知觉(3)自我知觉(4)角色认知(三)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精彩文档实用标准3、理解性4、恒常性三、感知规律的医院(一)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二)提高师生双方的社会知觉能力(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明确目的;方法得当;启发思考;做好记录第三章注意及其规律与应用一、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人在某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集中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二、注意的功能(一)选择功能(二)保持功能(三)调节和监控功能三、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的动作。“侧耳倾听”、“举目凝视”2、无关动作的停止。

6、3、呼吸运动的变化。4、多余动作的产生。“咬紧牙关”、“握紧拳头”四、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二)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一)客观原因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新异性。4、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二)主观原因1、需要和兴趣。2、情绪和知识经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活动目的要明确、任务要具体。精彩文档实用标准2、充分利用间接兴趣。3、自我提醒和命令。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五、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

7、,人所能清晰把握注意对象在数量多少方面的特征。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2)活动任务和人的知识经验2、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的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注意集中的持续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越高。保持注意稳定性的条件:(1)注意对象的特点。(2)活动的组织安排。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们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1)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