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研究风险导向和治理导向两种内部审计模式

对比研究风险导向和治理导向两种内部审计模式

ID:33827764

大小:55.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上传者:U-991
对比研究风险导向和治理导向两种内部审计模式_第1页
对比研究风险导向和治理导向两种内部审计模式_第2页
对比研究风险导向和治理导向两种内部审计模式_第3页
对比研究风险导向和治理导向两种内部审计模式_第4页
对比研究风险导向和治理导向两种内部审计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比研究风险导向和治理导向两种内部审计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对比研究风险导向和治理导向两种内部审计模式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审计资源进行调动,规避这些风险。本文简要对比分析了风险导向与治理导向两种内部审计模式的“导向”作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关键词:风险导向治理导向对比分析▲▲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是目标、风险、控制和审计,对风险进行强调和评估。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的内部环境和业务流程,将风险评估程序实施下去,对企业各个层面的风险点进行准确识别,然后在审计程序的实施中挂钩于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从而实施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审计准备阶段: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对审计目标进行确定,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做出正确识别,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影响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定量和定性评估企业在各个层面面临的风险,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风险做出评估,对审计重点进行确定,然后对内部审计计划进行制定, 对内部审计资源做出合理划分。二是审计实施阶段:结合上一个阶段识别出来的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和评价,分析目前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可以控制现有的风险,并且对那些无法得到预防和控制的风险进行特别记录,内部审计要进一步评估这些特别记录的风险,结合评估结果,釆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应对。三是审计完成阶段:在上个阶段,审计人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对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审计完成阶段,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已经识别的风险和未识别的风险进行区分,并且结合以往的经验,提出好的建议,来控制那些未得到控制的风险点,结合上述内容,将具体的审计报告做出来。通过审计建议,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将风险管理牢固的落实下去。这三个阶段完成之后,那些没有识别的风险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继续跟踪。▲▲二、治理导向内部审计企业治理是企业治理导向内部审计关注的核心,目前,现代内部审计已经由治理来替代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除了要监控和评价内部控制之外,还需要将作用覆盖在整个企业的治理中。在这种导向下,原有的内部审计就可以从业务层面上升到企业治理的整体层面,拓宽内部审计的作用领域。一是先导性治理状况分析:在传统的审计技术中,基础 环节就是治理分析,那么在先导性治理状况分析中,治理分析也同样重要,依然继承了风险评估和分析程序,但是相较于传统的审计技术,治理分析变得更加全面,这样就可以有效对审计程序的方向进行确定。二是进一步审计程序:这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审计重点识别和基本审计程序的实施,其中风险是审计重点识别的基础,而最终评估和监督的对象则是企业治理,它除了关注企业业务层面的风险点之外,还需要对企业治理领域内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这样组织增值的目标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实现。基本审计程序的实施,主要是测试企业治理水平,评价企业治理环节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治理程序,将治理环节中存在的重大缺陷给找出来,以便进行更加好的控制。三是对审计报告进行编制:完成了前两个步骤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就需要提出建议来改进治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治理进行完善,之后将内部审计报告给编制出来。要充分关注那些治理比较薄弱的环节,并且还需要做好跟踪治理工作。▲▲三、两者的对比分析及发展趋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主要是利用企业风险点来进行的,而治理导向内部审计则是在治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审计程序。那么我们就可以得知,风险导向内 部审计和治理导向内部审计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前者主要是将企业业务层面的风险点作为关注的重点,后者则是将企业的治理情况作为关注的重点。前者的工作要点是风险评估程序和应对程序,然后结合风险点的控制情况将报告编制出来。后者的要点则是分析先导性治理情况,然后将基本审计程序实施下去,然后结合治理环节和治理评价,将改进建议提出来。方法和目标,借鉴和提升: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对风险进行关注,这样就将审计思维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是需要认识到风险是一种方法,无法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层面,以财务、销售和管理等方式,它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衡量;总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可以让内部审计人员充分重视企业风险点。而治理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则是将风险管理涵盖了下来,控制企业的风险点,然后在企业治理的目标框架体系中,加入以方法出现的风险,这样就可以对新的内部审计目标、职能等进行合理的引导。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企业主要是将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有机的结合了下来,我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内部审计的视角产生了限制作用,虽然风险已经得到了上升,但是企业的整体层面依然无法覆盖;这种审计模式延伸了传统的内部审计,在目前看来是可取的。而现代企业治理导向内部审计则是对企业治理进行强调,完善了风险导 向,将风险管理的思想融入了进去,这样企业治理水平就得到了有效改善,还可以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将会重视起治理导向内部审计。▲▲四、结语本文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治理导向内部审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对比分析了两者的优点,最后提出了笔者的建议,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参考文献:[1]余德慧,丁时勇•审计职能拓展要求下的治理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构建[J].财会月刊,2010,2(4):123-125.[2]崔九九.简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1):87-8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