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著系列丛书—中国五脏病学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中国五脏病学

ID:33871155

大小:31.86 MB

页数:854页

时间:2019-03-01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中国五脏病学_第1页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中国五脏病学_第2页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中国五脏病学_第3页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中国五脏病学_第4页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中国五脏病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中国五脏病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GeneralInformation]书名=中国五脏病学作者=邹学熹著页数=830SS号=10297870DX号=000001095415出版日期=1988年01月第1版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本电子书由东里书斋http://dlsz.5d6d.com/收集于网上,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作商用。封面书名版权前言目录总论第一章五脏学说的理论核心与客观规律第一节阴阳五行一、阴阳二、五行第二节天人合一一、天人相应律二、天人共通律第二章五脏学说与气化关系第一节气有多少与阴阳失调第二节形有盛衰与五行偏颇第三节损益相召与气机逆乱第三章五

2、脏学说第一节五脏传变规律及其治疗大法一、五脏传变规律二、五脏治疗大法第二节肺脏病证通治要法一、本脏自病二、相生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三、相克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第三节心脏病证通治要法一、本脏自病二、相生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三、相克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第四节脾脏病证通治要法一、本脏自病二、相生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三、相克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第五节肝脏病证通治要法一、本脏自病二、相生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三、相克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第六节肾脏病证通治要法一、本脏自病二、相生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三、相克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附经络学说各论第四章肺脏疾病第一

3、节概述一、肺脏系统的组成二、肺的功能活动三、肺的病理变化四、肺病治则药例第二节肺痨一、阴虚肺燥证二、肺肾阴虚证三、阴虚脾弱证四、阴损及阳证第三节肺痈一、痈肿期二、溃脓期三、消散期第四节肺痿一、虚热证二、虚寒证第五节肺胀一、寒饮射肺证二、痰热壅肺证三、肺肾气虚证四、肾不纳气证五、危重证第六节咳嗽一、风寒束肺证二、风热犯肺证三、燥热伤肺证四、痰湿阻肺证五、肝火侮肺证六、阳虚阴虚证附《素问》针灸治咳取穴第七节哮喘一、哮证(一)冷哮证(二)热哮证(三)肺虚证(四)脾虚证(五)肾虚证二、喘证(一)风寒犯肺证(二)燥热伤肺证(三)痰湿阻

4、肺证(四)肺肾气虚证(五)脾肾阳虚证第八节失音一、外感风寒证二、火邪伤肺证三、气闭痰阻证四、肺燥津伤证五、肺肾俱虚证第九节感冒一、感冒风寒证二、感冒风热证第五章心脏疾病第一节概述一、心脏系统的组成二、心的功能活动三、心的病理变化四、心病治则药例第二节心痛一、沉痛痼冷证二、邪热郁火证三、痰浊痹阻证四、瘀血滞涩证五、正气内虚证六、真心痛危重证附胸痹第三节心悸一、素体虚弱证二、心神不宁证三、痰饮侵凌证四、瘀血阻滞证第四节脱证一、亡阴证二、亡阳证三、阴阳俱脱证四、内闭外脱证第五节百合病第六节失眠一、外邪干扰证二、痰湿壅遏证三、宿食停

5、滞证四、阴虚火旺证五、心胆气虚证六、心脾血虚证附健忘嗜卧第七节癫狂一、癫证(一)痰气郁结证(二)心神不足证(三)心脾两虚证二、狂证(一)火热内盛证(二)痰迷心窍证(三)痰火伤阴证附痴呆第八节血证一、血上溢证(一)吐血1.胃腑积热证2.肝火犯胃证3.虚损血溢证(二)咳血1.邪热壅肺证2.肝火犯肺证3.阴虚火炎证4.脾肺虚寒证(三)衄血1.鼻衄2.齿衄3.大衄4.舌衄5.目衄6.耳衄二、血下泄证(一)便血1.湿热下迫证2.劳倦内伤证(二)尿血1.心火亢盛证2.阴虚火旺证3.脾不统血证4.肾气不固证三、血外渗证(一)汗血(二)血箭

6、(三)血痔(四)心漏(五)脐血(六)紫瘢1.血热妄行证2.湿热伤络证3.阴虚火旺证4.气不摄血证附血证治法与方药第六章脾脏疾病第一节概述一、脾脏系统的组成二、脾的功能活动三、脾的病理变化四、脾病治则药例第二节痰证一、寒痰证二、热痰证三、虚痰证四、实痰证五、治痰诸法六、治痰诸药七、讨论第三节积聚一、积证(一)血积证(二)痰结证(三)食症证(四)石瘕与肠覃(五)横痃(六)癖证(七)癌瘤二、聚证(一)气聚证(二)奔豚证第四节泄泻一、湿从寒化证二、湿从热化证三、肠胃积滞证四、肝气乘脾证五、脾胃虚弱证六、命火衰微证第五节痢疾一、疫毒痢

7、二、湿热痢三、血痢四、休息痢五、噤口痢六、虚寒痢第六节饮证一、痰饮证二、悬饮证三、支饮证四、溢饮证第七节水肿一、阳水证二、阴水证附水液代谢示意图第八节臌胀一、气臌证二、血臌证三、水臌证第九节呕吐与呃逆一、呕吐(一)寒邪伤胃证(二)饮食停滞证(三)肝气横逆证(四)胃火上冲证(五)脾阳不运证(六)胃阴不足证二、呃逆(一)胃寒气逆证(二)胃火上冲证(三)肝郁气滞证(四)痰凝血瘀证(五)阳气不足证(六)胃阴不足证第十节噎膈与反胃一、噎膈(一)痰气交阻证(二)瘀血内结证(三)血枯津伤证(四)气虚阳微证二、反胃(一)阳气虚寒证(二)气阴

8、耗伤证第十一节食滞一、实证食滞二、虚证食滞第十二节便秘一、热秘证二、气秘证三、虚秘证四、冷秘证第十三节黄疸一、阳黄证二、阴黄证第十四节脘腹痛一、寒邪内积证二、火热拂郁证三、脾胃虚弱证四、里实积滞证第十五节痿证一、肺胃津伤证二、脾胃虚弱证三、肝肾亏损证四、湿热浸淫证五、痰瘀食积证第十六节痹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