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研究述评

《受戒》研究述评

ID:33959828

大小: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2

《受戒》研究述评_第1页
《受戒》研究述评_第2页
《受戒》研究述评_第3页
《受戒》研究述评_第4页
《受戒》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受戒》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受戒》研究述评【摘要】谈中国文学史,避不开汪曾祺;走近汪曾祺,当绕不过作品《受戒》。小说初发在《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随即引起文界轰动,直至今日,仍行情看涨。本文就试图从文体特色,艺术渊源,思想特质等几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展开总结与评述,并期望于梳理的过程中有所发见。【关键词】《受戒》;文体特色;艺术渊源;思想特质;述评观览一部中国文学史,作家汪曾祺可称为文坛“异数”。他大器晚成,“文革”结束后,因一部《受戒》饮誉当时,却于评论界一片寂然中悄然复出。而是时,文学之舞台正通过“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方式表达一代知识分子对已逝时代的思考与反省。然而,汪曾

2、祺却不随“流俗”,剑走偏锋,以独特的方式发出自己对那个时代,那个时代里所上演的云波诡谲的声音,这声音不是呐喊,倒更像沉默。《受戒》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平和淡泊的风格、和谐优美的意境“颇显不合时宜,它让读者感到陌生,也让批评家感到陌生”[1]。于是,在80年代初,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研究文章只是作为推介类文章刊登于《读书》、《当代文坛》和大学学报,因为在当时,人们刚从梦魇中走出,似乎并未有足够的准备接受这样的作品,同时对评论者也是挑战。我们通过研究者陆建华的论文《汪曾祺研究资料索引》,可知较早评介《受戒》的有唐挚的《赞〈受戒〉》以及张同吾的《写吧,为了心灵——读〈受戒〉》,两文分别刊

3、在1980年《文艺报》第12期和1980年《北京文学》的第12期[2]。但这种情况自1986年左右开始,似乎有所转变,笔者为此对1989年至2013年末的有关《受戒》的研究文章进行了统计,从结果来看,数量上有199篇,其中并不乏硕士论文。这些研究文章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作品的文体特色、艺术渊源、以及思想特质三个方面。但也有一些文章从接受学、生态批评、翻译学、心理学等角度来进行分析,拓宽了研究的视角,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研究的深度。接下来就主要围绕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展开述评。一、文体特色方面文体特色既是汪曾祺小说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的标记,同时也是奠定其人其作进入文学史叙述的合法性的重要依

4、据之一。80年代初,百废待兴,那时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文化知识界打开了一个缺口,作家们看到了时机,纷纷拾起笔跃跃欲试,于是形成了后来被评论家或文学史家所追认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文学潮流。对于历经6十年浩劫的人们,心中所储的苦水、身心所罹受的戕害一下涌出叙述表面,形成情感洪流,而这正好与时代大潮不谋而合。于是,体现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就是一味的倾诉、怨怼、情绪激昂,力求表现时代对人性的践踏,对生命的蹂躏。这种以宏大的叙事为背景、饱含情感力度的作品在当时产生的效应是轰动的。而反观当时汪曾祺所作的《受戒》,用时下的流行词,它注定是“边缘”的,也的确是边缘的:作品所叙写的是一个

5、小和尚的恋爱故事,没有复杂的情节,平淡如水,散文化的行文,呈现出别样的文体特色。已有的研究成果在这方面也用力颇多,大体涉及到语言、结构、叙述等几个方面。(一)、语言究其底,小说是属于语言的艺术。汪曾祺曾言,“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3]这是的评。作品《受戒》为汪曾祺的代表作,在语言上的造诣自然有不凡的显露。许多研究者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且提出了深入而独到的见解。如有评论者就从整体上对《受戒》的语言进行了评介,从“民俗性、节奏感、暗示性、诗化与散文化”四个层面具体展开分析。[4]同时,也有论者从文化的角度,指出了“内在潜藏的文化

6、”成就了《受戒》中语言异质性,从而使得整部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中国味儿”。[5]另外,也有研究者从“叙述视点”、“内容”、“衔接技巧”以及“口语与书面语”等四个维度来阐释,拓展了语言研究的外延。[6]以上文章都是从宏观角度对作品中的语言做了详细分析。不过,此外也还有一些论者从微观处落笔,如通过“节奏与语词的选择”这一角度来论述语言,文中尤其提到了“语句中暗合的韵脚,叠音、叠字的使用造就的韵律变化和协调,形成内部节奏的和谐美”。[7]的确,通过仔细阅读并分析《受戒》的具体文本,我们会发现汪曾祺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内在节奏感。于是,在此基础上,有论者就谈到了“语言诗性结构”这一概念。[8]

7、文章认为,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涉及到了日常语言同文学语言的“转译”问题,也就是说,小说《受戒》将我们所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进行了“诗化”的提纯,并摒弃掉其间那些粗鄙的因子,体现了小说完美的语言艺术追求。(二)、结构除去语言这一关键词外,结构也是广被论者所称誉。阅读汪曾祺的作品,是不能以传统小说的条框来规约的,因为他的小说并不注重因果的联系,或者情节的巧设,正如苏轼所言,“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有文章就谈到了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结构,将其具体分成了“树枝状结构、云朵式结构以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