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行为研究述评

冒险行为研究述评

ID:34210225

大小:65.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4

冒险行为研究述评_第1页
冒险行为研究述评_第2页
冒险行为研究述评_第3页
冒险行为研究述评_第4页
冒险行为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冒险行为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冒险行为研究述评-教育心理学论文冒险行为研究述评肖莉摘要:冒险行为因其对个体生活的巨大影响,正日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近年来,对冒险行为的研究扩展到了各个方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综述了冒险行为的影响因素,简要介绍了冒险行为的研究方法,冒险行为的大脑机制,以及冒险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最后,文章对冒险行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介绍冒险行为的新视角,对其研究提出新的展望。关键词:冒险行为大脑机制认知研究求偶动机1.引言“冒险行为”是明知有代价或失败而仍付诸实施的行为。Boyer(2000)在有关冒险行为的回顾研究中,综合前人观点提出,冒险行为是指参与那些

2、可能产生不利结果的行为。根据这种概化的观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冒险运动(如飙车等)、或具有健康风险的冒险选择(如抽烟喝酒、药物滥用等),都属于冒险行为研究所关注的问题。随着对冒险行为的研究,发现冒险行为与行为的适应性(如Byrnes,1998)、思维的理性(如Baron,1994)以及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基因遗传(如WilsonDaly,1985)等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冒险行为日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冒险行为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开拓出更多的研究视角,开始探讨冒险行为的大脑机制及深层的心理意义。纵观冒险行为研究近年来的主要进展,本文将简要回顾冒险行为研究中提出

3、的各种研究视角,并进一步从实证角度综述冒险行为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对冒险行为的进一步认识,推进实证研究的后继发展。2.冒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已有的冒险行为研究,从多个视角,全方面对冒险行为进行了探讨,理论成果颇为丰硕,实证研究也日益增多,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冒险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1人格特质基于人格特质来研究冒险行为的个体差异,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自信心、社会技能、冲动控制、感觉寻求、控制点等。刘金平、刘亚丽等人对冒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责任心对青少年冒险行为有直接预测作用。虽

4、然人格与冒险行为的关系研究的学者很多,但大多数研究都不足以确证人格特质是冒险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虽然冒险行为与人格特质存在一定关系,但仍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无法改变的,对冒险行为的控制可以从其他可控的方面入手。Jessor、Donovan和Casta在纵向研究中发现,青少年期的人格、环境以及行为变量均可以很好地预测成年时期的问题行为。对冒险行为的控制可以从加强父母、朋友控制以及减少青少年期的冒险行为的产生入手。2.2认知决策在冒险行为的认知发展研究中,提出了双重加工理论、模糊痕迹理论等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双重加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并不必然是从“感性”

5、的能力向“理性”的能力演进的过程,而是涉及两种加工系统的运作,其一为内隐的、反射性的加工系统,其二为外显的,具有逻辑与计算特性的加工系统。前一系统发展速度较慢,但信息加工速度较快;而后一系统发展速度较快,但信息加工速度则相对较慢,而个体认知发展是两个系统共同的发展成熟。当自动化认知系统的成熟在增长了个体总体认知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认知幻觉,这是冒险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模糊痕迹理论认为,个体越是注意局部的细节性信息,越容易产生冒险行为。高级判断与决策是基于简单的主旨化心理表征而非细节化心理表征,个体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行为决策将更基于直觉性的核心信息而

6、非分析性的字面细节信息。2.3情绪传统研究普遍认为,情绪是一种非理性状态,因此会导致个体行为的不稳定,从而显著增加个体产生冒险行为的倾向。Leowenstein等人(2001)就情绪与行为的关系提出“风险即情绪”模型。该模型认为,面对风险情境时,受认知评估影响的预期情绪会参与其中发生作用,即时情绪、主观概率和其他因素一起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表现。预期情绪对个体行为的作用在对成人和青少年的研究中已得到验证,成人和青少年的冒险行为会受到预期情绪的影响。Rivers等人将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情绪因素分成了四类,分别是效价、心境、唤起和情绪类型,这四种情绪因素都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加

7、工方式间接对冒险行为发挥作用。2.4求偶动机与繁衍线索近年来,进化心理学视角的研究越发受到西方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对冒险行为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有关求偶的线索或信息,如想象约会情景、浏览高吸引力的图片等,都会无意识地影响知觉者的心理行为活动。如男生接触到求偶的刺激后,他们的创造力表现会得到加强(Griskevicius,Cialdinietal.,2006),会表现出较多不从众行为(Griskevicius,Goldstein,Mortensen,Cialdini,Kenrick,2006),也会忽视未来(WilsonDaly,2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