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调查研究

文化软实力调查研究

ID:34228826

大小:6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04

上传者:赏心悦目
文化软实力调查研究_第1页
文化软实力调查研究_第2页
文化软实力调查研究_第3页
文化软实力调查研究_第4页
文化软实力调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软实力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耕种文化收获和谐——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的调查与思考市委三届*次全委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思想文化优势是更持久、更内在、也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竞争优势,只有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国家的竞争力”,要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贯彻‘314’总体部署、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推动‘五个**’建设、构架我国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县委办公室成立了“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调研课题组。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向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依托**网实施网上问卷等方式,全面摸清了我县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发展“软实力”的对策建议。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之“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地区的跨越发展和率先崛起,不仅要靠经济硬实力的迅速增长,更要靠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第一,文化建设是提升“软实力”的“动力源”。软实力是指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所产生和蕴涵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也称文化软实力。一个地区的文化凝聚着该地区的“精气神”,激发着该地区发展的活力,是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实践证明,文化理念正在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点,谁能在经济发展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充分释放文化的价值潜能,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第二,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日本经济学家毫不夸张地将其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中国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文化市场在未来五年内将有四万亿到五万亿的需求量。可以说,文化在保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物质属性和经济属性也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优化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三,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经济发展超前而文化建设滞后不是科学发展,势必会使经济发展.. .失去持续动力。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现期”,加强文化建设,既是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整和社会力量,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因此,加强文化建设,运用一切有效的文化活动、文化产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是科学发展观赋予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一条主线,抓好两大载体,做实两篇文章,强化两项保障”,大力推动文化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网上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群众对近年来我县文化建设满意度达到90%(选择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围绕一条主线:“耕种文化、共建和谐”200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开展“耕种文化、共建和谐”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县深入开展“耕种文化、共建和谐”活动。此项活动以群众文艺团体为依托,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推动、社区示范、农村跟进、城乡互动.. .的方式,不断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在全县上下营造了“人人参与文化活动,人人享受文化成果”的浓厚氛围。据统计,两年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大型文艺活动百余次,开展活动次数、参与人数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全县就开展了新年音乐会、万人长跑、万人集会活动等大型活动30余次,参与人数达到前五年人数之和。抓好两大载体:文化基础设施、群众文化团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2006年至今,全县新建城市文化广场6个、大型体育场(馆)2个、城市公园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35个,全县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近20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等一批重大文体设施也正在全力推进,2009年,县委、县政府提出“4个10”(即:10个公园、10条健身步道、10大件、10条景观大道),掀起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群众.. .文化团体建设方面:成立了县文联,专职负责全县群众文化团体的管理。在县文联的推动下,群众自发成立浪花乐团、职工合唱团、金*艺术团等文体协会已达26个、农民文艺队伍28支,群众文化团体数量居全市第3位。每年群众文化团体组织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如:新年音乐会,器乐、舞蹈、卡拉OK大赛,万人长跑等活动平均每周一次。做实两篇文章:*文化发展、红色文化传播**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有*舞文化、今有少云精神。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文化发展、红色文化传播”上狠下功夫,不断赋予其新的历史内涵,使其快速发展,成为了**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文化发展方面:制定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不断扩大***的影响力,*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舞队被命名为国家*舞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并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即将参加建国60周年晚会表演。邀请国内著名导演梁力生,精心组织编排大型*文化专题舞台精品节目《*乡放歌》成功首演,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据统计,**各类*舞表演队每年参加县内外演出180余场,解决就业1000余人。从2006年至今,*文化产业收入达到上亿元。——红色文化传播方面:.. .制定了《广泛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工作方案》,多渠道、立体式、全覆盖地传播红色文化,强力推动红色文化占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阵地,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障。目前,已编印100首红歌、100个红色故事、1000条红色短信三本书籍,印发全县;举办“唱、读、讲、传”各类大型活动300余场次,红色文化渐成主流。强化两项保障:资金投入、人才队伍资金投入方面:从2009年开始,县财政连续3年划拨给每个乡镇每年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改善乡镇基础设施;每年按人均2元的标准划拨160万元作为全县开展文化活动的专项资金。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共投入2亿余元作为文化事业费用,年均增长分别为119.58%、42.97%、85.7%,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才队伍方面:从全县选拔近十名文化专业人才,充实到乡镇部门担任文化专职领导;利用县文化馆和各类专业文化协会,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并对文化人才进行培训辅导;建立专业彩扎、玩舞、教习、营销、研究*舞队伍梯队培养机制,将“*舞文化”编入中小学教材;积极挖掘民间艺人,全县共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85人。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县人民的全力推动下,**的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日益繁荣,..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看: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量列全市21个县第三位;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分列县级第二位和第一位;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27位,在**入围的七个县中排名第一。从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看:2007年、2008年,**党政领导班子在全市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中连续两年列21县第一名;2008年,在中组部的民意调查中,**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组织工作、组工干部形象、防止和纠正不正之风满意度等指标均居全市前三。从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和上级领导的评价上看:近几年来,**群众的安全度指数均在90%以上;2008年,我县还被评为“文明县城创建先进单位”。我县的工作得到了来铜视察的20余位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我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虽然近年来我县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相比,与广大干部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机遇。文化建设在实践中的四大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不平衡。(1)干群参与不平衡。网上调查显示:在日常文化活动中,机关干部、普通群众参与广场文化.. .的比例分别为59%、41%,机关干部和普通群众参与大型文化活动的比例分别为74%、26%。(2)软硬投入不平衡。据统计,2007年、2008年全县财政对文化事业支出分别为1895.26万元、2412.48万元,占总支出的1.4%和1.5%。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财政对文化活动的专项资金,每年仅有160万元。(3)城乡推进不平衡。相关数据表明,2008年**乡镇文化建设支出为170余万元,占全县文化总支出的3.15%(包括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有70%集中在县城。城内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城外文化活动还不是很丰富。(4)长短发展不平衡。近年来,为丰富群众生活,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大多局限在临时性活动上,定期定时开展的较少,如:每年一次的登山比赛、每年一次的篮球比赛等等。调研统计,有96%的群众对文化活动“长期、持续开展”充满期待。文化建设在未来发展中的三大机遇:一是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胜利召开,吹响了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长江上游的文化中心”的号角,为我们加快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天时。二是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已经接近了小康富裕社会的标准。不论政府财力还是百姓收入均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已经具备了投入和消费的实力。三是近年来,我县文化建设快速推进、成效显著,.. .已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特色文化、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好的势头。从各级党政领导到普通百姓群众,已经形成了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的共识。全面加强我县文化建设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的对策和建议(一)唱响主旋律,以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引领群众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一是群众“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群众参与是根本。青岛有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叫“微尘”。起初是一位青岛市民数次捐款时的签名,后来越来越多热心公益事业的人都留下了“微尘”的名字,“微尘”逐渐成为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走进了青岛的大街小巷,许许多多类似“微尘”的行动,汇集成了青岛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因此,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活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是干部“带”。..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干部带头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三是媒体“宣”。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才能转化成社会群体自觉行动。因此,媒体宣传至关重要。当前,特别要强化舆论阵地建设,做大做强“两台两报两网”(电视台、广播电台,*乡**报、手机报,政府门户网、**网),形成各类媒体并驾齐驱的新格局。整合电视台、新闻中心、网站以及海煦传媒公司等资源,规划建设“西部文化传媒中心”,将其打造成为精神文化产品的加工制造基地和集散流转中心。(二)凝聚精气神,以挖掘和传承人文精神为重点增强发展凝聚力和内驱力一是挖掘文化名人。文化名人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一个地方出现过几个文化名人,是上天对这个地方的垂爱,是历史的丰厚馈赠,一个文化名人就是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古往今来,**人才辈出,熠熠生辉,**********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要深入寻找这些文化名人背后的“故事”,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这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乡大地。灵台县挖掘名人“皇甫谧”案例:皇甫谧,安定郡人(灵台县).. .,魏晋时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针灸学家。甘肃灵台县大打皇甫谧文化牌。不仅成立了“皇甫谧文化研究和交流协会”,创办了《中国皇甫谧》杂志和互联网站,设立了皇甫谧“文艺奖”和“中医药科技奖”,拍摄电视连续剧《皇甫谧》,将皇甫谧文化和著作列入中学教材,而且还利用皇甫谧的影响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投资7亿多元建立了“皇甫谧国际针灸大学”,筹建皇甫谧纪念馆、陵园、纪念亭等,充分挖掘皇甫谧身后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二是开发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的宝贵财富。**文化遗迹丰富,必须充分保护特别是开发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要对全县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一次普查,并编制《**文化遗产名录》,对列入名录的遗址遗迹树立警示牌,加大保护力度。同时研究制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规划》,重点打造“一镇两馆”,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安居古镇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展示“**文化”的重要阵地。三是打造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的故乡,做强*文化、打造*品牌是全县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围绕打造“*文化”品牌,做好遗产保护、素材挖掘、*舞展演等工作,不断提升“***.. .舞”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围绕发展“*文化”产业,做好旅游开发、企业发展、产品研发等工作,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将良好的文化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将**“*文化”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三)服务老百姓,以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促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一是“唱读讲传”——让老百姓传播文化。红歌、经典、故事、箴言都是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唱读讲传”是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要做到“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坚持举办大型红歌赛,办好“每日一歌”栏目,不断拓宽参与面;进一步扩大“经典”阅读范围,引导老百姓多读书、读好书;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收集整理民间故事,让老百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受教育;同时,举办红色短信创作和群众性传箴言活动,用丰富的精神养分来抵制不良风气,进一步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二是“耕种文化”——让老百姓体验文化。“耕种文化”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要继续深入开展“耕种文化,共建和谐”活动,积极倡导群众组建各类文体团体,努力为群众性文艺团体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要围绕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文化庆祝活动,更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是“文化下乡”——让老百姓享受文化。“文化下乡”是激活农村文化市场、助推文化事业大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深入开展“五送六进(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展览;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创新形式和内容,避免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供”“需”脱节、不合“胃口”。(四)建设软硬件,以完善文化设施和发展文化产业为抓手打造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一方面要完善文化设施,为老百姓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便民惠民的原则,加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城市,以完善功能和提升品质为切入点,规划和建设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项目,一批文化标志性建筑,一批展现**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雕塑。在农村,重点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群众文化广场、农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建设等惠民工程,不断巩固和壮大城乡文化阵地。另一方面要发展文化产业,为老百姓提供规范的文化市场。用好用足用活优势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依托县电视台、海煦传媒、旅游度假区、*.. .舞品牌等资源加快发展影视剧制作、传媒出版、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博会展等文化产业。研究制定优惠政策,着力支持和鼓励大型文化企业和集团,积极发展文化科技、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文化类创意企业,努力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企业。建立*文化博览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形成研发、生产、销售、表演等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条。(五)健全新体制,以强化人才经费为重点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财政投入机制。把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列入公共财政预算,保证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足额落实相关配套资金,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认真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定。县财政设立文化事业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精品创作、文化人才培养、文艺创作等。对文学艺术界、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水电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对新创办的民营文化企业、有市场前景的文化项目、产业集聚区和重点文化设施的建设,在财政、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二是人才培育机制。..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文化人才,力争造就出一位或更多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大师级”文化人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落实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的身份、编制、经费、培训等相关政策和待遇,着力建设一批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基层文化队伍。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等的发展,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三是组织领导机制。建立由党委领导,宣传部门统筹,文广新局、广电、文联、建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新机制,广泛发动社区、村社等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通过吸纳社会力量,鼓励民间资金参与等方式,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文化建设氛围,不断提升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软实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